[实用新型]非晶系A1InGaN发光二极管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0239023.X | 申请日: | 2000-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4227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07 |
发明(设计)人: | 赵汝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汝杰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红,李强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系 a1ingan 发光二极管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的结构。
化合物半导体组件在通讯及显示器方面有广泛的用途,近年来由于对蓝光光源的需求,氮化镓系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GaN based Ⅲ-Ⅴcomp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由于系直接能隙,且具有2.O-6.4eV之能隙范围,因此更是成为研发的重点。氮化镓系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制造方法,其明确使用单晶氮化镓系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制作发光二极管,然而,使用单晶氮化镓系化合物半导体制作组件会有成本高,合格率低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非晶系AlInGaN发光二极管结构,以改善合格率并降低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非晶系AlInGaN发光二极管结构,具有低成本及高良率的优点。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揭示非晶系AlInGaN发光二极管结构,包括:在一p型氮化镓基板上依序形成的第一p型非晶系化合物半导体层,第二p型非晶系化合物半导体层,一非晶系化合物半导体杂质掺杂层,一p/n非晶系化合物半导体层及一n型非晶系化合物半导体层。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步骤,功效及特点更为人所了解,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现方式;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非晶系AlInGaN发光二极管结构的一具体实例组件结构图。
较佳具体实例详细说明参见1图,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非晶系AlInGaN发光二极管结构的第一具体实例组件结构图。在一p型氮化镓基材料100,可用气相成长等方式长成一第一p型非晶系化合物半导体层102、第二p型非晶系化合物半导体层104,一非晶系化合物半导体杂质掺杂层次106、一p/n非晶系化合物半导体层次108及一n型非晶系化合物半导体层110。其中第一p型非晶系化合物半导体层102作为缓冲层:第二p型非晶系化合物半导体层104作为下侧覆盖层(cladding layer);非晶体化合物半导体杂质掺杂层106具有低阻抗以作为发光层;p/n非晶系化合物半导体层108作为上侧覆盖层;n型非晶系化合物半导体层110作为电极,并提供pn接面。
其中p杂质可为锌,镁,铍,锶及/或镉。n型杂质可为硅,锗,锡,硫,碲及/或硒。且在加入杂质后,可进行温度601.0-1200,1-50分钟的加热,退火或是电子束射击步骤(electron-beam shooting)。
另外气相成长气体包含氨(ammonia)或肼(hydrazine)或氨-肼(ammonia-hydrazine)结合三甲基铝(trimethylaluminum),并加入三甲基镓(trimethyl gallium),及/或三乙基镓(triethylgallium)。或是气相成长气体包含混合后使用的三乙基锌(diethyl-zinc),三甲基锌(trimethl-zinc),三甲基铟(trimethl-indium)环戌基二乙基镁(cyclopentadienyl-magnesium)。
综上所述,借由本实用新型的非晶系AlInGaN发光二极管结构,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并且提高良好率。
按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材料,流程并不局限于此,因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实施的变化或修饰皆被涵盖在本案的专利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汝杰,未经赵汝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90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