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音圈激励器无效
申请号: | 00239635.1 | 申请日: | 200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4480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威立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4 | 分类号: | H04R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晓桂,曾旻辉 |
地址: | 52334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励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在扩音器上的音圈激励器。
如图1所示,传统音圈激励器由底板1’、芯柱11’、轴向极性的管状磁体3’、内外两个极片12’、13’、线圈4’组成,磁体3’与芯体11’共轴装在底板1’上,内、外极片12’、13’分别共轴安装在芯柱11’和磁体3’上,内极片12’直径大于芯柱1’直径,外极片13’内径小于磁体3’内径,在两极片相对面之间有空隙,并与磁体3’和芯柱11’之间的空隙连通成间隙6’,线圈4’同轴悬置在间隙6’内。根据线圈的轴向长度与间隙高度的比较可以分为短线圈激励器和长线圈激励器。上述传统音圈激励器中在各极片边缘及间隙各端附近磁力线分布不均匀,也不是径向地被约束在间隙范围内,从而造成线圈在间隙内轴向移动时,所受磁力受线圈在间隙内位置的影响,导致线圈激励的谐波失真,即驱动扩音器锥面的音圈激励器所产生的声音不是线圈电流真正的反应。而且漏磁现象会降低音圈激励器的效率,同时为避免漏磁对电子电路的影响,又要对音圈激励器进行屏蔽,使其尺寸重量及成本都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给出一种线圈所处的间隙内磁力线均匀分布,能最大程度减少漏滋,效率高,尺寸小、重量轻的具有自身屏蔽能力的音圈激励器。
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是:筒状芯体内同轴带有芯柱,芯体内壁与芯柱之间形成凹槽,径向极性的第一磁体环绕芯柱且紧贴凹槽的一个侧壁,与凹槽的另一侧壁之间形成间隙,线圈同轴悬置在间隙内。
根据磁力线走阻力最小通道的原理,间隙内磁力线均匀分布,且也确保了泄漏的磁力线尽量减少,本实用新型具有自身屏蔽能力,从而省去了外来的整体屏蔽,减轻了重量、减少了尺寸也降低了成本。漏磁的减少也提高了效率,与相同功率的传统音圈激励器相比,本实用新型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图1是传统音圈激励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零件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带有图2所示音圈激励器的扩音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
如图2、图3所示,由磁传导材料制成的筒状芯体1内同轴带有芯柱11、芯体内壁10与芯柱之间形成凹槽2,径向极性的第一磁体3环绕芯柱11且紧贴凹槽2的一个侧壁,与凹槽2的另一个侧壁之间形成间隙6,线圈4同轴悬置在间隙6内。上述芯体与芯柱可以一体成型或粘接或以沉头螺钉5穿过芯体1与芯柱11底部螺纹配合,将芯柱固定在芯体1内。而且本实施例中第一磁体3紧贴凹槽内壁23也即芯柱壁上,与凹槽外壁22相对留有间隙6。第一磁体3也可紧贴凹槽外壁22,与凹槽内壁23相对留有间隙6。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上、下缘磁力线的均匀,在上缘部分,芯体1、芯柱11及第一磁体3的顶面齐平,而下缘部分则第一磁体3下底面与凹槽底面之间保留一定距离,且该距离大于间隙6的宽度。在凹槽2底部开设外凸的沟槽21,沟槽21的顶部与第一磁体3下缘齐平,也可以将磁力线尽可能约束在间隙的径向,减少对下缘磁力线的干扰。本实用新型中的径向极性磁体可以采用整体式或分块拼接的形式,分块拼接时径向极性的磁块可以是弧形或平面,在实施例中,可将磁块直接粘接到凹槽内壁23上,若是平面磁块则还可在相邻磁块间的空隙内填充磁力线分散体如铁件等。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螺钉连接在扩音器上,扩音器锥体100通过载体101与线圈4连接,使线圈4悬在间隙内。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凹槽2槽底环绕芯柱11还置有轴向极性的第二磁体31,径向极性的第一磁体3置于第二磁体31上,且两磁体相邻面的极性相同,图中所示,都是S极。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将磁力线限制在间隙内。为了减少干扰,第二磁体31与凹槽两侧壁间留有空隙。聚磁板的安装也是为了将磁力线汇聚在间隙6内,图中置于第二磁体31上的聚磁板7环绕芯柱11且紧贴径向极性的第一磁体3,并与正对的凹槽侧壁间留有间隙6。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磁体3紧贴凹槽2外壁22,芯体壁10顶面较芯柱11顶面高,聚磁板横截面呈直角梯形,其长边71与芯体壁顶面等高,短边72与芯柱11顶面等高。
本实施例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环绕芯柱的励磁结构8固定在凹槽的一个侧壁上,即内壁23或外壁22上,如图6所示,该励磁结构8嵌装在外壁22上,且与凹槽槽底之间保留空间,该空间距离大于间隙6宽度。所述的励磁结构8呈“匚”形,包括上、下两个轴向极性的第三、第二磁体32、31及位于它们之间的径向极性的第一磁体3,相邻两磁体的相邻面极性相同。相邻两磁体在结合部呈45°角的斜削形,并互相楔合,使相邻两磁体相拼接。第一磁体3轴向延伸表面的长度大于第二、三磁体31、32径向延伸表面的长度。本实施例中轴向极性第二、三磁体31、32产生的磁场使径向第一磁体3产生的磁力线汇聚,避免了非径向磁力线的散射,正是有第二、三磁体的作用使得第一磁体产生的磁力线在间隙中汇集,使励磁结构更有效,而相邻两磁体的斜削形结合部使该接角处产生的磁力矢量得以叠加并按径向汇聚。而励磁结构与凹槽槽底之间保留空间是为了防止不理想的磁力线散射。总之,本实施例的结构有利于进一步将磁力线聚在凹槽2内,提高励磁结构效率,并且以较轻重量获得高密度的磁力线。图6中聚磁板7装在“匚”形的励磁结构内,与第一、二、三磁体相对的三面靠近甚至靠拢,并与相对的凹槽的侧壁间形成间隙6。所述聚磁板最好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其外侧面71与第二、第三磁体的外侧面311、321齐平,由于第一、二、三磁体均以相同极性的面靠近聚磁板7,这种结构也将有利于汇聚磁力线于间隙内。本实施例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威立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威立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96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凹形面封板的炉灶
- 下一篇:空调排雾制冷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