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烟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40465.6 | 申请日: | 2000-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4553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24 |
发明(设计)人: | 吴早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环境保护设备厂 |
主分类号: | B03C3/45 | 分类号: | B03C3/4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洪 |
地址: | 51040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烟 净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针对餐饮行业排放油烟作净化处理的装置。
城市餐饮业的油烟排放与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三大来源,餐饮行业中常用的食用油在加热后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杂环、芳香族化合物、以及醛、酮、烃类、脂肪酸和醇等有机物,对上述有机物的处理通常采用水喷淋法或静电除尘法,通过上述方法使其成为油滴,以便于收集;但缺点是:水喷淋法由于油与水不相溶,且受制于喷淋粒径及接触时间,其处理效率和排放浓度无法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静电除尘法因用直流放电,需配置高压配电装置,结构较复杂、费用较高,且电极本身集油,油污易黏附在电极上,告成电极失效,效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电极放电,能较好收集油滴且成本较低的油烟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上吸式排烟罩,排烟罩的吸气口上装有挡板和涡流滤清器,排烟罩的喉部设置一个空腔,该空腔分别与下部涡流滤清器和上部的过滤装置相连通,固定在排烟罩上的等离子发生器通过脉冲放电装置控制空腔内的电极,使电极在空腔内作脉冲放电。
以上所说的涡流滤清器中的片状材料相互叠加并形成“人”字形沟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电极因放置于空腔内并以脉冲放电方式放电,无需配置高压装置,成本较低廉、安全性能较高;脉冲放电产生的非平衡的等离子体,其离子化区城比直流电晕更宽,且等离子体中含有活性较强的游离基团和强氧化剂O3、以及大量极性相反的离子,能够有效地氧化油烟中的气态有害成分,促使粒径较小的油滴凝聚成粒径较大的油滴,在自重作用下落入空腔下部的滤清器或者被后续的过滤装置捕集,达到收集油滴的目的;涡流滤清器设置成蜂窝状,滤清器中的片状材料以“人”字形沟槽形成曲折流道,可以滤掉粒径较大的油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处理负荷,提高使用效率。
下面结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滤清器(3)的截面图;
图3是构成涡流滤清器的片状材料(9)的形状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上吸式排烟罩1悬挂于灶台上方,排烟罩1的吸气口上固定有挡板2和涡流滤清器3,排烟罩1的喉部设置一个空腔8,该空腔8分别与涡流滤清器3、过滤装置7相连通,在排烟罩1的喉部位置还安装有等离子发生器5,发生器5由脉冲放电装置6控制其上相接的电极4,使电极4在空腔8内作脉冲放电,排油罩1上部固定的过滤装置7可以收集从空腔内排放的粒径最小的油滴。
如图2、3所示:涡流滤清器3的表面呈蜂窝状,由冲压了“人”字形沟槽10的片状材料(铝片)9以正反相间相互叠加而成,该沟槽10的转折角度为90度角,从而在滤清器3上形成曲折的流道,便于使粒径较大的油滴因惯性作用被截流而达到分离,并最终收集到集油槽中
其工作过程为:排放的油烟被排烟罩1收集,通过挡板2及涡流滤清器3,进入空腔8,等离子体发生器5中的脉冲放电装置6控制电极4作脉冲放电,电极4产生等离子体,使油烟中粒径较小的油滴互相凝聚,形成粒径较大的油滴而落入涡流滤清器3中,而粒径更小的油滴被吸入空腔8上方的过滤装置7进行过滤净化处理后排入大气层,其净化后的气体符合国家GWPB-2000的标准要求,而落入涡流滤清器3中的粒径较大的油滴,则通过片状材料9叠加形成的沟槽10导流入排烟罩1底部的集油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环境保护设备厂,未经广州市环境保护设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04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轴承结构的自行车轴套
- 下一篇:专耕田埂边的小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