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闭性固体加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40483.4 | 申请日: | 200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4630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05 |
发明(设计)人: | 邹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炳和 |
地址: | 51065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闭 固体 加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化学及药学实验室用密闭性固体加料装置的设计。
在有机合成实验中,往往需要逐渐、连续、可控制地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固体物料,对于不需在无水条件下的反应或被加物料不具强烈刺激性及不稳定性,使用非密闭性的普通加料漏斗即可,但对于需要在无水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如傅-克酰化反应)或被加物料具有强烈刺激性或在空气中不稳定(如无水AlCl3),这就需要一种密闭性的固体加料装置以实现逐渐、连续、可控制地向反应体系中加料。现有的密闭性固体加料装置是由加料瓶直接通过一对磨口连到反应瓶,加料瓶只能在一维方向转动,加料过程中往往存在死角,无法实现连续自如地控制加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方便自如地实现逐渐、连续、可控制地向反应体系加料的密闭性固体加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密闭性固体加料装置,包括反应瓶、加料瓶和两个弯形转换接头,所说的弯形转换接头所呈的弯曲角度为110~170度,加料瓶的瓶口依次通过两个弯形转换接头与反应瓶的进料口连接,弯形转换接头与加料瓶的瓶口之间、弯形转换接头与弯形转换接头之间以及弯形转换接头与反应瓶的进料口之间的连接处通过玻璃磨口相连接。
所说的弯形转换接头所呈的弯曲角度最佳为135度或其邻近角度。所说的加料瓶可采用带磨口塞(磨口塞为端口具有外磨口,以下同)的锥形瓶。
本装置各部件连接口的玻璃磨口型号可根据反应装置的大小自行确定,磨口型号可包括10-50号之间所有型号的标准磨口,但一套装置中所采用的磨口型号最好保持一致,以方便配套安装。
本装置各部件上可设置挂钩,使用时用橡皮筋将各部件连接起来,以使整个装置既稳定又能旋转自如。
本实用新型利用玻璃磨口结合处能够旋转的特点,通过两个弯形转换接头连接带磨口塞的加料瓶即构成一套向反应瓶加料的密闭性固体加料装置。当固体物料装入加料瓶中后,再依次套入两个弯形转换接头再套入反应瓶之进料口,通过旋转各个磨口即能自如地控制加料。由于旋转三对磨口可形成无限多的三维的加料状态,从而避免了普通密闭加料装置因只能旋转一对磨口(即一维的加料状态)而存在的死角,对于诸如无水AlCl3这样具有较强粘附性及吸水性的固体物料也能做到方便、自如地加料。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装置包括反应瓶1、第一弯形转换接头2、第二弯形转换接头3和锥形瓶4(加料瓶),第一和第二弯形转换接头所呈的弯曲角度均为135度,各部件均为玻璃材质。其反应瓶1的进料口具有玻璃内磨口,第一弯形转换接头2的出口端具有与反应瓶1进料口的内磨口相配的磨口塞,其入口端具有内磨口,第二弯形转换接头3的出口端具有与第一弯形转换接头2的入口端的内磨口相配的磨口塞,其入口端具有与锥形瓶4的磨口塞相配的内磨口,进行加料反应时,将第一弯形转换接头2出口端的磨口塞套入反应瓶1进料口的内磨口,将第二弯形转换接头3的出口端的磨口塞套入第一弯形转换接头2的入口端的内磨口,再将装有待加料的锥形瓶4的磨口塞套入第二弯形转换接头3的入口端的内磨口,就可通过转动各个玻璃磨口的结合处把锥形瓶调整到合适的位置进行加料操作,如附图中的虚线部分为锥形瓶经磨口转动而发生的位置变动的一个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04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微镜指针
- 下一篇:UPS电源专用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