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式自行车轮盘无效
申请号: | 00242005.8 | 申请日: | 200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4274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25 |
发明(设计)人: | 徐洪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洪元 |
主分类号: | B62M23/00 | 分类号: | B62M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6001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自行车 轮盘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式自行车轮盘,特别适用于自行车和三轮车使用。
现在的自行车轮盘是正蹬式自行车轮盘,它是由主动齿轮盘和脚拐铆结组成,主动齿轮盘周边有齿,当人正蹬脚拐使主动齿轮盘转动时,它将带动链条使自行车前进。这种自行车轮盘虽有设计简单制造方便的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缺点。一、由于正蹬用力使人的身体程弓状,所以长时间骑车会造成身体变形和不适。二、由于正蹬用力一旦自行车负重或上坡将使自行车骑行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地就是为解决上述缺点而设计的一种简单的复合式自行车轮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复合式自行车轮盘是由主动轮盘组、链条轮盘,变向支架组构成。主动轮盘组包括正蹬主动轮盘,倒蹬主动轮盘,两轮盘为一体平行结构,正蹬主动轮盘上有两个活动的逆制动牙,可以保证正蹬主动轮盘在正蹬时,由于逆制动牙的作用,其动力直接传到链条轮盘内齿上,使链条轮盘带动链条正转,倒蹬主动轮盘上有外齿。链条轮盘是由外齿和内齿构成的圆形结构,外齿的作用是带动链条使自行车前进,内齿有两排齿轮构成,一排为正蹬驱动内齿,一排为倒蹬驱动内齿。变向支架组,包括用于和自行车连接固定的变向支架内档,内档上也有两个活动的逆制动牙,保证变向支架上防逆转内齿与它咬合,使变向支架只能顺时针正转,而不能倒转,变向支架上有两个圆形变向齿轮,变向齿轮一边和倒蹬主动轮盘咬合,另一边和链条轮盘的倒蹬驱动内齿咬合,这样在脚拐带动主动轮盘组正向转动时,由于正蹬主动轮盘正转,在两个活动逆制动牙作用下,咬合链条轮盘上正蹬驱动内齿,使链条轮盘正转,使自行车前进。这时倒蹬主动轮盘正转咬合变向齿轮,由于变向齿轮受力,所以变向齿轮带动变向支架作正向旋转,由于变向支架的旋转,变向齿轮不会对链条轮盘产生作用。相反在主动轮盘组倒转时,由于正蹬主动轮盘反转,两个活动逆制动牙不起作用,所以正蹬主动轮盘的倒转不会对链条轮盘产生作用,而倒蹬主动轮盘将使变向齿轮受力,由于变向支架在逆制动牙的作用下停止旋转,所以变向齿轮在倒蹬主动轮盘的作用下,做正向旋转,带动链条使自行车前进。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复合式自行车轮盘,不仅具有原轮盘的一切功能,而且克服了它的很多缺点,使人在长时间骑车过程中身体下会造成变形和不适,也使自行车不会在负重或上坡时感到的骑行困难。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轮盘组正、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链条轮盘正、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变向支架组正、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整体结构图。
参照图1,复合式自行车轮盘的主动轮盘组,是由正蹬主动轮盘(1)倒蹬主动轮盘(2)组成的,两轮盘为一体平行结构,正蹬主动轮盘(1)上有两个活动的逆制动牙(3)(4)。
参照图2,复合式自行车轮盘的链条轮盘,是由外齿(5)和两排内齿(6)(7)组成的圆形结构。
参照图3,复合式自行车轮盘的变向支架组,是由连接固定自行车架的内档(8),和变向支架(11)及变向支架(11)上的两个变向齿轮(12)(13)组成,其中内档(8)上两个逆制动牙(9)(10),与变向支架(11)上的防逆转内齿(14)咬合。
参照图4,复合式自行车轮盘整体结构图可以看出,当人蹬脚拐使主动轮盘组上正蹬主动轮盘(1)倒蹬主动轮盘(2)正向转动时,由于正蹬主动轮盘(1)上的逆制动牙(3)(4)的作用,使链条轮盘内齿上的正蹬驱动内齿(7)受力咬合,而使链条轮盘外齿(5)正向旋转,带动链条使自行车前进。这时倒蹬主动轮盘(2)与变向齿轮(12)(13)咬合,使变向支架(11)正向转动,所以倒蹬主动轮盘(2),和变向齿轮(12)(13)不会对链条轮盘产生作用。当人蹬脚拐使主动轮盘组倒转时,由于正蹬主动轮盘(1)上有逆制动牙(3)(4),所以正蹬主动轮盘(1)倒转不会对链条轮盘产生作用,这时倒蹬主动轮盘(2),将咬合变向齿轮(12)(13),由于变向支架(11)有防逆转牙(14),所以变向支架(11)不能逆转,所以变向齿轮(12)(13)将正转,咬合链条轮盘内齿上倒蹬驱动内齿(6)使链条轮盘正向旋转,带动链条使自行车前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洪元,未经徐洪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20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笔式清醒液涂抹器
- 下一篇:闪光式跑马灯组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