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笔记本型电脑的低热阻散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42755.9 | 申请日: | 200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4434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15 |
发明(设计)人: | 林春宏;刘震华;李泉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黎明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记本 电脑 低热 散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记本型电脑的低热阻散热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降低传热的热阻、进而有效提高散热效率的散热装置。
由于笔记本型电脑产品具有轻薄短小、可携性高的优点,已为一种逐渐流行的电脑产品,而其内部的电子零件不但精密且密集程度相当高,目的在符合此类产品的市场需求,然而,碍于笔记本型电脑密集结构的设计,其散热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尤其现今笔记本型电脑内的中央处理单元(CPU)有朝向更高频率运作的趋势,所以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高低将是决定该笔记本型电脑产品使用稳定性的一项重要因素。
如图1所示,已知一种笔记本型电脑的散热装置示意图,其主要具有一导热体11,用以接触一热源20(此处为中央处理单元),并以一导热管12一端连接在该导热体11,而另一端则连接在一散热鳍片组13,利用该导热管12将热由该导热体12引导至该散热鳍片组13而可与笔记本型电脑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借此降低该热源20的温度。
然而以上述的散热装置而言,该热源20的热由该导热体11循该导热管12而传导至该散热鳍片组13,再借由该散热鳍片组13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必要时可辅以散热风扇以强化散热,但因该导热管12与热导体11及散热鳍片组13等为不同材料相互接合所形成,彼此间将存在有接触热阻,其足以影响散热效率,而为了维持整体笔记本型电脑轻薄短小的结构特征,所以要维持现有架构下而以增加散热面积的方式提高散热效率有其改善的极限,因此,一旦使用更高速运作的中央处理单元或是其他集成电路晶片时,上述的散热装置将无法有效散热,而有运作稳定性不足的考量,所以解决的方法唯有朝整合型散热装置以降低传导热阻的方向着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涉及一种笔记本型电脑的低热阻散热装置,其具有一种内含有可流动冷凝剂的导热体,而具有低热阻、高散热效率的笔记本型电脑的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笔记本型电脑的低热阻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体具有一内部形成有至少一中空通道,其底面一端接触热源,另一端可进行热交换而排热,使该导热体的通道内填充有可流动的传热介质并设有一网状管,可使该传热介质在汽化后将热由高温处往低温处传送,冷凝后借由网状管汲回高温处,形成一导热循环,可因此减少如已知的散热装置因不同传热介质间的接合所产生的热阻,而可大幅提高其散热效率。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笔记本型电脑的低热阻散热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已知的一种笔记本型电脑的散热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导热作用示意图。
请参考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笔记本型电脑的低热阻散热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主要包含有一导热体31、一传热介质32及二网状管33;其中:
该导热体31,可为导热性良好的铝金属制成,使其底面的一端可接触一如中央处理单元的热源40,另一端则可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将热排除,而进行热交换的一端可成形有多数个散热鳍片311,而该导热体31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中空通道312,本实施例中,以配置三个通道312为例,各通道312大略以相互平行并间隔一定距离的方式加以配置,且其方向由该导热体31接触热源40的一端延伸至该导热体31用以排热的一端,而该导热体31及各通道312成形的方式可采用以压铸方式产生的二相对应半壳体310、310’相互组合达成,令该半壳体310、310’的相对结合面上预留有对称的凹陷部,组合后可形成导热体31内的各通道312,另外,在该导热体31的特定位置处设有一填充流道314,可连接外部与该导热体31的各通道312所形成的空间。
该传热介质32,可为液态的纯水或具吸热作用的冷凝剂,用以填入该导热体31的各通道312所形成的空间中,并在各该通道312内流动而传热。及
该网状管33,可为铜材料制成,其管壁呈镂空网状,可埋设在该导热体31的各通道312内,用以形成一毛细管现象,使得该传热介质32可循该网状管33的方向而在该主通道312内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27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