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儿童乘坐车转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42768.0 | 申请日: | 200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4528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0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代 | 申请(专利权)人: | 育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00 | 分类号: | B62K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明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儿童 坐车 转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儿童乘坐车转向装置,尤指应用于儿童乘坐车上的、供大人在车后协助车上幼儿操控车头方向的转向装置设计。
传统儿童乘坐车只具备单纯乘坐行进功能,通过车头前架来控制行进方向。此种儿童乘坐车在幼儿初乘时,因不善于导正控制车头方向,常需由大人从旁弯身导正车头,以致造成大人们操作上的不便。为改善上述问题,有多人曾研究设计出各式具转向装置的儿童乘坐车,提供大人们可直接位于车后来操控导正车头,增进儿童乘坐车的使用方便性。
前述的具转向装置的儿童乘坐车设计可见:中国台湾公告第237683号“兼具婴儿学步车功用的儿童三轮车”,中国台湾公告第326705号“可灵活导正行进方向的幼儿乘坐车安全装置”,中国台湾公告第344302号“兼具婴儿学步车功用的儿童三轮车追加一”,中国台湾公告第348691号“组合式儿童车的辅助转向”,以及中国台湾公告第398455号“组合式童车的辅助转向构造”等诸项实用新型专利。
由前述诸儿童乘坐车所揭示的转向装置中可以看出:其通常以活动装设在儿童乘坐车后车架上的一操控杆配合单一连杆,二平行连杆,或双绳索等连动构件连接至车头前架处,以当幼儿乘坐在该儿童乘坐车上,大人可在车后通过操控杆经连动构件协助幼儿操控导正车头方向。
然而,前述诸应用于儿童乘坐车中的转向装置因是利用活动装设在儿童乘坐车后车架上的操控杆结合单一连杆,二平行连杆,或双绳索等连动构件来带动车头前架旋转,其中使用单一连杆作为连动构件时,动作中易产生干扰而使操控动作较不顺畅。而使用二平行连杆作为连动构件时,虽可改善干扰的问题,但其不具辅助导正的功用,操控使用上较为费力。至于使用双绳索作为连动构件时,因绳索为可挠性构件,作用力较不易直接传递,以致转向操控效果上略为偏差。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乘坐车转向装置,以提升儿童乘坐车转向操控的容易度,同时具备较佳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儿童乘坐车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活动装设在儿童乘坐车车头前架与后车架间,相对连接在车头前架、后车架间的车架连杆下方,该转向装置中包括一枢设在后车架上的操控杆,供人们操控车头前架转向;转向装置中还包括一活动组设在车架连杆下方的连杆组,连杆组由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曲柄依序串接而成,第一连杆外端部枢设在车头前架的车架连杆与车头前架枢接处侧边,曲柄固接在操控杆底端,第二连杆通过二弹性构件连接至车架连杆上并呈双向拉引的状态,由此,构成一利用连杆组搭配操控杆控制车头前架方向的转向装置。
在如上所述的儿童乘坐车转向装置中,车架连杆底面相对第二连杆处设二分别提供弹性构件固接的凸柱,连杆组的第二连杆上形成分别对应前述二凸柱的二间隔不连通的长槽,二弹性构件的一端分别固接一凸柱,另一端固设在第二连杆二长槽之间的杆体上。
在如上所述的儿童乘坐车转向装置中,弹性构件位于长槽内。
在如上所述的儿童乘坐车转向装置中,弹性构件位于长槽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连杆组动作确实,加以双向拉引的弹性构件辅助,使其操控儿童乘坐车的车头方向更为容易;其次,连杆组以几近平贴在车架连杆底面组设而呈半隐藏状,使儿童在使用中较不易于夹伤,而具备较佳的使用安全性。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应用在儿童乘坐车中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在儿童乘坐车中的仰视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应用在儿童乘坐车中的仰视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应用在儿童乘坐车中操控转向时的操作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儿童乘坐车10包含一设有车轮的车头前架11及后车架12。其中车头前架11底端装设前车轮,相对前车轮两侧装设可驱动前车轮旋转的踏板。车头前架11顶端则装设朝两侧延伸的把手。后车架12具有一架体121,架体121两侧各装设一后车轮。后车架12前端朝前延设一车架连杆13,并配合枢接组件枢设在车头前架11中段处。车架连杆13上装设坐垫14。架体121上相对坐垫14后方装设一具背垫的背架15。上述结构构成一可供幼儿乘坐经踏动踏板使车体前进的儿童乘坐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育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育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27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