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壁板调整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0243691.4 | 申请日: | 200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4430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15 |
发明(设计)人: | 薛益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益成 |
主分类号: | E04B2/82 | 分类号: | E04B2/8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盛正元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恩泰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土***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壁板 调整 结构 | ||
本实新型涉及一种壁板调整结构,尤指一种可因应非垂直壁面的壁板调整结构,使与其连接的壁板能保持平整。
按弹性隔间或屏风系统(以下称隔屏系统)在现实环境中多有所见,这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乃在于隔屏系统的成本较低,施工期短,易于组装拆卸,同时兼具容易改变空间形态等优点,故远较传统的土木工程来得便捷,以及更富弹性变化。
事实上,弹性隔间或屏风系统的优点在于,不论色彩、材质及造形等变化,均可藉由模组化的设计,使施工人员在现场组合时,达到快速组装的目的。此外,对于决定室内装璜基础的墙壁,也即建筑物内既有隔间的壁面,依目前的施工方式,隔屏系统厂商仅负责隔间或屏风的组装,而墙壁的修饰则由室内设计厂商所承包,此举往往影响隔屏系统与墙壁的整体性美观,进而影响室内气氛。
究其原因乃在于,墙壁的壁面如同地面一般并非真正垂直,因此传统的施工方式是在结合壁板之前,需先测得一垂直基准线,然后更依该其准线将若干撑杆固定在壁面上,进而形成一框架后,最后再依序将壁板结合在框架上。然而上述传统施工过程中,最为繁琐的是必需先将撑杆固定在壁面,然后依该基准线将撑杆多余的部份切除,以形成一垂直面。因此,此种施工方式大都经由专业技术人员,诸如木工方可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壁板调整结构,使各元件的组装可以快速进行,无需专业人员来施工,室内空间壁面可与弹性隔屏系统相呼应而呈现一致性的美感。
实施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该结构包括至少二支撑架被分别固设在壁面纵向对齐的上、下方,该各支撑架的底架板垂直延伸一撑板,其上方垂设若干彼此平行的隔片,且各隔片间形成一隔隙;一骨材为一长条形等断面物,其中央的基板后方设一枢接部,而基板前方两端则相对设一对连接部;若干数量等同于支撑架的悬挂片,其一端向下垂设一扣榫,另端的夹片则连接在基板后方的枢接部;将原室内空间的壁面界定出一垂直基准线,随即后两悬挂片的扣榫依该基准线选择性地扣接在一支撑架其中之一隔隙,以及另一支撑架其中之一隔隙,使骨材保持纵向直立,最后将一或以上的壁板固设在骨材前方的连接部;该撑板端部至底架板间可斜向设置一补强片;该枢接部在基板后方两端延伸一对夹榫,且各夹榫与基板间形成一夹槽;而悬挂片对应该枢接部所设夹片为一尺寸对应于两夹榫距离的片体,且该夹片嵌入并夹持在两夹槽之间,呈可位移状态;夹片两端是与经裁切、折弯的弯折片叠合,以嵌入并夹固在夹槽内;扣榫前方突设若干突粒,以与隔隙形成较佳的扣接连接;进一步包含一差度调整装置,该差度调整装置设在骨材顶部,并包括:一顶材为一长条等断面物,并固设在天花板,其顶板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一顶接缘及一较长的衔接板,且两者间的距离可夹持骨材,另该顶材内对应于基板位置突设一接榫,其与衔接板间具一衔接槽;一顶持架为一段框架,其尺寸对应于两连接部之间所围组的框围,该顶持架顶先嵌入衔接槽,而底端则固定在框围内,使顶材可以与骨材连接;顶材的衔接板与壁板形成叠置关系,以因应非水平的天花板所导致衔接板的偏斜;该结构进一步包含一踢脚调整装置连接,该踢脚调整装置连接设在骨材底部,并包括:一底材为一长条等断面物,其底板两侧分别向上延伸一底接缘及一较长的底接板,且两者间的距离可夹持骨材;一连接架其尺寸对应于两连接部之间所围组的框围,并设在底接板上方的框围,且该连接架前方设一卡合槽;一扣接件为一呈开放状的框体,后方突设一对尺寸略大于卡合槽的突耳,其与卡合槽结合后,使扣接件横向固设在连接架前方;一踢脚板为一长条形等断面物,其顶部与底部分别设一顶接端及一底接端,以与壁板及底接板相贴合,且该踢脚板内壁设一卡扣部与扣接件连接;该卡合槽侧向一体延伸一斜向槽,以利该对突耳对准插入后再行回转,使两突耳分别扣入卡合槽内定位;所述的壁板为块状壁板或片壁板。
现在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壁板调整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调整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整结构结合时动作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骨材与踢脚调整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与差度调整装置组合后的剖面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与踢脚调整装置组合后的剖面图。
图5为图4A沿线Ⅴ-Ⅴ所截取的顶剖面图。
图6为图4B沿线Ⅵ-Ⅵ所截取的顶剖面图。
件号说明:
支撑架 1 底架板 11 撑板 12
隔片 13 隔隙 14 补强片 15
骨材 2 基板 21 夹榫 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益成,未经薛益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36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