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联体爬升分体下降式脚手架无效
申请号: | 00243822.4 | 申请日: | 2000-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4354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20 |
发明(设计)人: | 游大江;平福泉;谢京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G3/00 | 分类号: | E04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建筑工程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双元 |
地址: | 10003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体 爬升 分体 下降 脚手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中使用的吊篮和脚手架技术领域。
目前国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和外墙装饰施工广泛采用导轨式、主套架式、悬挑式、吊拉式等附着构造的各类升降脚手架。但这几种升降脚手架在下降过程中需要通过墙体表面设置的穿墙螺栓孔来完成降落,而且降落后墙体表面的穿墙螺栓孔不能及时修复,故给内外墙的装饰施工带来不便并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联体爬升分体下降式脚手架。它主要由爬升装置、联体式架体、提升机、钢丝绳和安全锁等组成。这种爬升脚手架安装方便、使用安全,在架体下降的同时对建筑物外表面缺陷部位进行修复和装饰,有效地加快了工程的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以下方案实现的。在现浇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联体脚手架通过导轨导向的液压顶升方式沿主体结构爬升。待施工完成后,将附着在主体结构顶部的联体爬升脚手架分解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作为悬挂架保持不动,下半部分作为吊篮架并通过设在悬挂架上的提升机以及钢缆等部件向下降落,降落过程中对建筑物外墙进行装饰。装饰施工结束后,悬挂架再借助悬吊装置落于地面,实现架体上升时从事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施工,下降时从事建筑物本身外表面缺陷部的修复和装饰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联体爬升分体下降式脚手架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吊篮架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悬挂架下降状态示意图。图中各序号分别为:1.穿墙螺栓 2.附墙套 3.架体 4.液压油缸 5.导轨 6.销轴 7.悬挂架 8.定滑轮 9.提升机 10.工作钢丝绳 11.安全钢丝绳 12.安全锁 13.动滑轮 14.吊篮架 15.悬吊装置。
参照附图1和2,本实用新型由爬升装置、架体(3)及降落装置等组成。爬升装置设在架体(3)的一侧,并由导轨(5)和液压油缸(4)等组成,液压油缸(4)挂扣在导轨(5)上,油缸(4)的一端顶撑着架体(3)的悬挂架(7)。架体(3)爬升时,先用穿墙螺栓(1)将附墙套(2)紧扣贴压在主体结构墙体上,然后固定导轨(5)。架体(3)通过液压油缸(4)的伸缩沿着导轨(5)上的踏步向上爬升。当架体(3)爬升到导轨(5)顶部的附墙套(2)位置时,架体(3)便挂扣在附墙套(2)上,液压油缸(4)通过伸缩再带动导轨(5)向上提升。这种重复交替提升架体(3)和导轨(5)的方式满足了现浇混凝土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要求。架体(3)为联体式,由上部悬挂架(7)和下部吊蓝架(14)组成。悬挂架(7)的下端与吊蓝架(14)的上端由销轴(6)或螺栓联为一体。降落装置包括提升机(9)、定滑轮(8)、动滑轮(13)、工作钢丝绳(10)、安全钢丝绳(11)和安全锁(12)等。悬挂架(7)通过穿墙螺栓(1)与建筑物墙体连接并固定在建筑物外墙顶部。架体(3)在分体之前,先拆去液压油缸(4)和导轨(5)等部件,然后在悬挂架(7)和吊篮架(14)上分别安装提升机(9)、定滑轮(8)、工作钢丝绳(10)、安全钢丝绳(11)、安全锁(12)和电气控制柜等零部件,经检查确认无误后再拔去联接悬挂架(7)和吊篮架(14)的销轴(6),启动操作按钮便可实现架体(3)分体下降与外墙装饰施工之目的。另外,提升机(9)采用爬升式原理(绞盘原理),靠曳引轮与钢丝绳之间摩擦力牵引钢丝绳运动,故不收卷工作钢丝绳(11),起升高度不受卷筒容绳量限制,吊篮架(14)由四根钢丝绳悬挂且装有安全锁(12)。当吊篮架(14)两端倾斜超过一定角度或工作钢丝绳(10)破断时,安全锁(12)即可自动锁住安全钢丝绳(11),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参照图3,悬挂架(7)的下降是通过屋顶的临时悬吊装置(15)完成的。当建筑外墙装饰施工任务基本结束,吊篮架(14)落地拆除后,重新装好工作钢丝绳(10)、安全钢丝绳(11)、安全锁(12)和电气控制柜等零部件,再拆除穿墙螺栓(1)和附墙套(2),启动操作按钮将悬挂架(7)安全降落于地面,并在降落过程中对墙体立面作最后的检查和修补。
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使用安全,解决了架体在一次升降过程中完成建筑物墙体施工与外表面缺陷部位修复和装饰的问题,有效地加快了工程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未经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38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