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盗门、木板门报警器、门铃转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43922.0 | 申请日: | 2000-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4402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25 |
发明(设计)人: | 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芦强 |
主分类号: | G08B13/08 | 分类号: | G08B13/08;G08B3/10;E05B4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6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盗门 木板 报警器 门铃 转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门、木板门报警器、门铃转换装置,尤其是和防盗门、木板门一体的报警器、门铃转换装置。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防盗门品种繁多、各有千秋,结构各具特色,但现有防盗门是静物,没有防盗报警设备。如有也是单独放置,和门不是一体,在1999年2月出版的杂志《无线电》第2期第40页、第46页也披露了一种自锁电路报警器,但还是单独放置,专门开关,很不方便。木板门防盗性能越差,歹徒更易得手。歹徒通过其门上的门铃窥探其室内是否有人,有人罢手,没人,歹徒趁机作案,而周围邻居不知其是否失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撬门时能发生警报声,歹徒又不知其室内是否有人。即在歹徒撬门时,防盗门或木板门即刻能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对歹徒起威摄作用,还能提醒四周围邻居有盗情;在主人外出或上班时门铃自动转换成自锁电路报警器,门铃不响,来人无法判断室内是否有人,以为门铃已坏,不给歹徒通过门铃作案提供条件;歹徒又关不掉自锁电路报警器;而在主人回家后,自锁电路报警器停止工作,自动转换成门铃,和防盗门或木板门一体,集自锁电路报警器和门铃双重功能的转换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防盗门,木板门报警器、门铃转换装置,该装置由十字防盗锁触发装置、自锁电路报警器、门铃组成。十字防盗锁触发装置在主人外出时启动,触发装置与自锁电路报警器形成环路。此时,只要有歹徒撬门,撬开一个小缝,干簧管并联电路中断,自锁电路报警器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即使歹徒撬门进入室内怕人察觉,门重新闭合,警报声也一直不断、歹徒也关不掉自锁电路报警器,除非主人回来,用钥匙开十字防盗锁,自锁电路报警器才停止工作。自锁电路报警器装在防盗门夹层中间;木板门是置放在一个18.5厘米×12.7厘米的铁盒里,保证了自锁电路报警器的安全性及不可破坏性。
所述防盗门、木板门报警器、门铃转换装置,该装置门铃部分在主人外出时,随着门被碰住,十字防盗锁触发装置分离,门铃自动关闭,自锁电路报警器开通,自锁电路报警器同触发装置形成环路,此时来人这么按门铃都不响。当主人回来时,在开门的瞬间,十字防盗锁触发装置闭合,转换成门铃。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越性:与以往的防盗门、木板门显著不同之处在于,以往的防盗门、木板门有门铃按钮,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也给歹徒趁机作案提供了条件,歹徒通过门铃判断室内是否有人,没人趁机作案。而该防盗门、木板门将触发装置、自锁电路报警器、门铃结合成一体。有人撬门,撬开一个小缝,干簧管并联电路中断,自锁电路报警器即刻发出刺耳的警报声,起到威胁歹徒的作用,又能提醒四周邻居有盗情。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防盗门、木板门报警器、门铃转换装置,十字防盗锁及触发装置后侧视图。
图2是防盗门、木板门报警器、门铃转换装置,防盗门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防盗门、木板门报警器、门铃转换装置,木板门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防盗门、木板门报警器、门铃转换装置,电路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所示十字防盗锁及触发装置,十字防盗锁1内置触发装置2,触发装置2和十字防盗锁1成为一个整体。
图2所示防盗门、木板门报警器、门铃转换装置,由十字防盗锁1、自锁电路报警器3、门铃4、干簧管6、磁铁7、门铃4的按钮10组成。自锁电路报警器3、门铃4分别装在防盗门5的铁板中,在防盗门5的上方有两个矩型孔,里边放置自锁电路报警器3、门铃4、孔的外边有两块略大于孔的铁板,用螺丝拧紧,磁铁7固定在门框9上,和干簧管6相对称,干簧管6固定在防盗门5上,十字防盗锁1固定在锁孔位置上,连接线路在防盗门5铁板夹层中间。
图3所示防盗门、木板门报警器、门铃转换装置,由铁盒16、自锁电路报警器3、十字防盗锁1、干簧管6组成:十字防盗锁1、自锁电路报警器3、置放在铁盒16里;门铃4固定在木板门5的上方,磁铁7固定在门框9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芦强,未经芦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39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