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卷线盒线槽的定位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0243945.X | 申请日: | 2000-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4429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15 |
发明(设计)人: | 廖生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生兴 |
主分类号: | B65H75/34 | 分类号: | B65H75/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线盒线槽 定位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卷线盒线槽的定位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自动卷收的通信线缆,而可使通信线缆确实定位于线槽中所创新的卷线盒线槽的定位结构。
现今无论是使用计算机、调制解调器、电话或传真机等通讯器材均免不了必须配置适当的通信线缆来相互连接,以达到电讯通联的目的。但是,为避免过长或过多的通信线缆混乱纠结,或是过短而不符实际所需,各式通讯器材的卷线盒产品应运而生,多数卷线盒结构基本上包括有一卷线盒本体、一外壳、一通信线缆、二卷线盘以及二涡形卷簧,如此即可将通信线缆的插头插接于相关的通信器材插座上,以提供下载的信息交流。
请参阅图1所示的为一种传统卷线盒,包括有一卷线盒本体1a、一外壳2a、一通信线缆3a、两个卷线盘4a以及两个涡形卷簧5a,其中的卷线盒本体1a二面各设有一线槽11a,可用以容纳通信线缆3a,两个线槽11a边侧各设有一供通信线缆3a两端的插头31a及耳机32a伸出的线孔12a,线槽11a内侧面设有一凸轴13a,凸轴13a上各设有一沿轴向设置的槽孔14a,位于两个线槽11a内的槽孔14a则相互连通。外壳2a是由两个壳体21a与22a构成,其连接于卷线盒本体1a两面,用以封闭两个线槽11a,可将组装于卷线盒本体1a内部的通信线缆3a、卷线盘4a及涡形卷簧5a适当定位。两个卷线盘4a的盘体41a上设有一中心轴孔42a,盘体41a两面分别设有一弹簧固定柱43a及一卷线环44a,该弹簧固定柱43a上并设有一卡孔45a,两个卷线盘4a是容置于卷线盒本体1a的两个线槽11a中,且两个卷线盘4a各藉轴孔42a铰设于两个凸轴13a上,使卷线盘4a可在线槽11a内作转动。通信线缆3a,其两端各具有一插头31a及一耳机32a,通信线缆3a也可两端均设置插头31a,该通信线缆3a是卷绕成两部份,以分别配合于卷线盒本体1a的两个线槽11a中,且通信线缆3a中间部份可穿设在两个线槽11a内的凸轴13a上的槽孔14a中,而使通信线缆3a两端部份可以分设在两个线槽11a中,通信线缆3a卷绕于卷线盘4a的卷线环44a外部47a及内部48a,且使通信线缆3a两端的插头31a及耳机32a由卷线盒本体1a的线孔12a伸出。两个涡形卷簧5a定位于卷线盒本体1a的两个线槽11a内,该两个涡形卷簧5a的卡端51a并卡设于卷线盘4a的卡孔45a,卷线盘4a在作转动时涡形卷簧5a即可储存动能。
据此即可组成一卷线盒,在实际实施使用上,可利用卷线盒卷收,并容纳相当长度的通信线缆3a,且能随时予以回收的特性,使用者可将通信线缆3a的插头31a插接在相关的通信器材上及预定通信插座上,以提供下载的信息交流。通信线缆3a两端可从卷线盒内直接被拉出,且该通信线缆3a两端各受盒内涡形卷簧5a作用而能持续保持有一定的回拉张力,使通信线缆3a可顺利地被卷回盒内,故不致发生线体外露而相互纠结的情况发生。
另外,为利于使用者在抽取出通信线缆3a使用时避免受到卷收张力的影响而干扰使用者,其卷线盘4a周缘设有多个卡槽46a,而邻接卷线盘4a处则设置有一往复控制装置6a,该往复控制装置6a包括有一可自由摆动的摆片61a以及一可自由转动的棘轮62a,藉摆片61a、棘轮62a与卷线盘4a的卡槽46a之间特殊的互动关系,而使通信线缆3a能藉反复拉放动作而作固定或卷收。
然而,上述传统的卷线盒,其通信线缆3a由槽孔14a穿入后,即直接卷绕于凸轴13a及卷线盘4a(如图2所示),由于通信线缆3a中间部位并无予以定位,因此通信线缆3a一端从卷线盒内被拉出时,很有可能影响到另一端,即会造成另一端产生缩入的情况发生,使得通信线缆3a两端无法保持正常的伸出长度,以致发生一端伸出过长,另一端伸出过短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卷线盒线槽的定位结构,其可使卷线盒的通信线缆中间部位夹持定位于线槽内的定位槽中,而无被拉动之虞,因此通信线缆一端从卷线盒内被拉出时,不会影响到另一端,即不会造成另一端产生缩入的情况发生,使通信线缆两端可保持正常的伸出长度,而不致发生一端伸出过长、另一端伸出过短的情况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生兴,未经廖生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39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