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刹车线二合一止栓导管座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0243956.5 | 申请日: | 200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4375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04 |
发明(设计)人: | 廖英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英宏 |
主分类号: | B62J39/00 | 分类号: | B62J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吕毓敏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刹车 二合一 导管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系与自行车刹车线导管座结构有关,更详而言之,尤指一种结合牢固且快速方便并具有多功能之自行车刹车线二合一止栓导管座结构。属自行车刹车配件。
如图1所示,其系一种自行车刹车线导管结构,其主要系呈一片体状,其上设一对称之收束区1,该收束区1系供刹车线2置放后,利用人手摺绕将刹车线2收束。但该习知结构在实施上会出现下列几点弊端:
1、利用人手折绕片体,常常一不慎容易受伤。
2、有时使力不当,造成片体断折裂损。
3、夹固不牢,无法有效收束导管,常造成脱落现象。
如图2所示,其系为另一种自行车刹车导管结构,其主要系设上下对称半开口之刹车线架体3,该刹车线2容置于内缘,受上下两架体3牵制;而此构造也存在几点弊端:
1、架体开口与刹车线之管径不尽相符,有时亦会跳脱。
2、为求安全,使用者常需利用夹具再次将架体夹束刹车线,非常不便。
虽然,市面上还出现了多种习用刹车线导管,如图3至图5所示,但这些结构都没有克服掉上述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刹车线二合一止栓导管座结构,其能使刹车线牢固,不致脱落。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刹车线二合一止栓导管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管座系呈一弧状块体,底部呈弧面可与自行车车管表面贴合固定,而本体上设置一弧状管路座,其弧状之座体上皆设有切沟,而在该弧状管路座侧边则设一开放式凹弧槽座,而此凹弧槽座可附设连结一夹扣,可供不同刹车导管座落使用。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刹车线二合一止栓导管座结构,其优点是:
1、刹车线结合快速方便且牢靠,安全性强。
2、一体成型强度够,可大量生产,制造成本降低。
3、结构可依导管样式使用,具有足够的实用功能。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附图:
图1为习用自行车刹车线导管结构立体图。
图2为习用自行车刹车线导管结构立体图。
图3为习用自行车刹车线导管结构立体图。
图4为习用自行车刹车线导管结构立体图。
图5为习用自行车刹车线导管结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另一方向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之组合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之另一方向组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之组合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立体图。
图中标号如下:
1.收束区 2.刹车线 3.架体
10.导管座 20.弧状管路座 21.切沟
30.凹弧槽座 31.凹槽 40.夹扣
41.卡缘 60.车管 61.刹车线
62.索线
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6及图7(本实用新型另一方向实施结构)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刹车线二合一止栓导管座结构,其中:
导管座10系呈一弧状块体,底部呈弧面可与自行车车管(图中未示)表面贴合固定,而本体之一侧设置有一弧状管路座20,其座体上皆设切沟21,而在该弧状管路座20之侧边则设一开放式凹弧槽座30,而此凹弧槽座30可附设连结一夹扣40,可供刹车导管(图中未示)座落使用。
再者,请参阅图8至图10并配合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除了得以弧状管路座20与凹弧槽座30单独使用外,可将该导管座10之凹弧槽座30与该夹扣40结合使用,其中,与夹扣40部分,该凹弧槽座30之底部设型凹槽31,可与该夹扣40头端所设之卡缘41卡扣结合,形成一管路空间;
实施时,请继续参阅图11至图13所示,该导管座10利用其底部之弧面将其固定于自行车车管60上,而该夹扣40之使用方式系提供自行车具设为油压型碟刹之导管刹车线61,如此可利用该夹扣40夹束该导管刹车线61于其管路空间上,如图11所示;另者,若为一般内索线62则利用该管路座20容置该索线62即可,如图12所示,并且整体装置于自行车体上得以完全美观,请参阅图13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不仅可提供导线稳固座落,更可使导管座多样化使用,让使用者可多种选择,使其实用进步性更肯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英宏,未经廖英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39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