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肌肤接触压电式麦克风无效
申请号: | 00246367.9 | 申请日: | 200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4435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15 |
发明(设计)人: | 王火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火盛 |
主分类号: | H04R17/02 | 分类号: | H04R17/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朱黎光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肌肤 接触 压电 麦克风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麦克风,特别是一种肌肤接触压电式麦克风。
一般已知的肌肤接触式麦克风,其是于一箍体的一端上固设有一音源接收器,该音源接收器是与一讯号线的一端相连接,该讯号线另端则设有一插头,以藉由该插头插接在一音源输出器上,如此,即可藉由该箍体可将该麦克风固定在一音源部上,令该音源接收器可贴附在邻近该音源部处,当该音源部发出声音产生声波时,可藉由该音源接收器将该声波转换成一讯号输入该讯号线,再通过该讯号线将该讯号传至该音源输出器,以藉由该音源输出器将该讯号转换成声音输出。
但是,该麦克风并无紧密贴附在该音源部上,使该音源部发出的音源所产生声波无法完全传至该音源接收器上,即令该音源输出器无法输出较接近该音源部发出的声音,而使该音源混淆不清,不易使人听辨该声音。
另,一种使用于移动电话上的免持听筒,其是于一第一讯号线的一端设有一耳机,于一第二讯号线的一端设有话筒,该二讯号线的另端是接设一插头,该插头是插接在移动电话的插孔上,使可藉由该第一讯号线将移动电话发出的讯号传至耳机,以通过该耳机将该讯号转换成声音输出,而使用者发出的声音可藉由话筒转换成讯号,再通过该第二讯号线将该讯号输出至移动电话上。
但是,除使用者发出的声音外可藉由该话筒、第二讯号线输出至移动电话上外,外界的声音亦会通过该话筒、第二讯号线输出至移动电话上,使受话者除听到使用者发出的声音外亦会听到外界传入的声音,使受话品质变差,而无法清楚听到使用者发出的声音,尤当使用者在驾驶车辆时,外界的噪音及驾驶车辆所产生的风声或音响的声音极易传入该话筒,令受话者更不易清楚听到使用者发出的声音。
有鉴于此,为改进现用的缺点,创作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肌肤接触压电式麦克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发出清晰的声音,而无其他杂音的肌肤接触压电式麦克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肌肤接触压电式麦克风,包括:一箍体、一音源接收器、一第一讯号线,其特征在于:
该音源接收器是活动枢设在该箍体一端,该音源接收器相对该接合体的一端设有一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上设有一与其相接的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设有一压电式蜂鸣片及一电路板,该压电式蜂鸣片是藉由一导线与该电路板相接;
该第一讯号线一端与该音源接收器的电路板相接,其另端是穿过该第一壳体适当处凸露出该第一壳体外,且其另端上设有一插头,以藉由该插头插接在一音源输出器上。
除上述必要技术特征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补充如下技术内容:
该压电式蜂鸣片是由一第一金属薄片,及一设在该第一金属薄片近中央处的第二金属薄片所构成。
其中尚包括多个呈锥形的贯穿孔,该等贯穿孔是设在该第二壳体表面上。
其中该第一壳体内缘于邻近顶端处设有一第一卡接元件,该第二壳体相对该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一第二卡接元件,藉由该第二卡接元件卡接在该第一卡接元件上,令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相接合在一起。
其中该插头尚包括一第二讯号线,该第二讯号线相对该插头的另端设有一耳机,藉由该第二讯号线是可传送该音源输出器输出的讯号至该耳机上,以藉由该耳机将该讯号转换成音源输出。
其中尚包括一缓冲体,该缓冲体是设在该电路板相对该压电式蜂鸣片的另端。
其中该箍体的一端上设有一接合体,该接合体近中央位置上设有一穿孔,该第一壳体末端设有一恰可套接在该穿孔内的万向接头,通过该万向接头在该穿孔上旋转,令该音源接收器可调整角度。
该箍体是由一固定部,及一设在该固定部内的活动部所构成,该活动部是可从该固定部内伸出,或缩回该固定部内,用以调整该箍体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音源接收器藉由箍体而贴附在一音源部上,当该音源部发出一声波时,藉由一与该音源接收器相接的讯号线传至一音源输出器上输出声音,且该音源输出器仅接收该音源部发出音源的声波,而外界的其他声音无法传入该音源接收器,令该麦克风可发出清晰的声音,而无其他杂音。
为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形状、构造装置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兹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音源接收器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音源接收器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火盛,未经王火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63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