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植物根部穴灌设备无效
申请号: | 00247345.3 | 申请日: | 2000-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4403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1 |
发明(设计)人: | 徐光第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光第 |
主分类号: | A01G29/00 | 分类号: | A01G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根部 设备 | ||
本专利属于灌溉技术领域。
现行滴灌、渗灌设备节水效果显著,但是设备复杂,投资大,容易堵塞,不便疏通。
本专利的目的是创造一种直接把水灌在植物根部土穴的植物根部穴灌设备。
植物根部穴灌设备如附图所示。它由输水管系、自控系统、冲穴钎[14]、卷管车[19]四部分组成。输水管系有一枝干管[13];干管上分支出若干支管[7];支管上又分支出若干出水管[8];出水管内塞控流嘴[6],末端连在穴盖[9]上。干管[13]可埋地下或敷设地面,一端与水源相连,另端封闭;其上装有若干“三通”或“四通”,分别经出地竖管或直接与支管[7]相连。支管和出水管[8]均为敷设地面的塑料软管;出水管[8]用自行车内胎气门座式接头与支管[7]相连。长支管用卷管车[19]舒卷。自控系统由电子计算机控制柜[3]、信号馈线[4]、土壤湿度传感器[5]和电磁阀[1]组成。电磁阀装于干管[13]之首;土壤传感器[5]插于被灌田地;二者分别通过电线[2]和信号馈线[4]与电子计算机控制柜[3]相连。冲穴钎[14]由钎头[15]、旋柄[16]、钎体[17]、钎尖[18]组成。钎头、钎体、钎尖用棒料车削而成,或用管材做钎体两端连以钎头和钎尖。钎头[15]较钎体[17]粗,两者呈一台阶。钎尖[18]的最大直径与钎体[17]同。钎尖[18]呈锥形,钎体[17]套上穴套[10]后所露部分可全为钎尖[18]或经一圆柱段才成钎尖[18]。钎头[15]直径与穴套[10]外径相等,顶面弧形;有一径向孔,其中固定着旋柄[16]。穴套[10]正好套在钎体[17]上,不紧不松,一端为平面;另端为锥面。穴盖[9]盖在穴套[10]上,紧度适当;其上有带过水孔的凸嘴或孔,外插或内插出水管[8]。控流嘴[6]是个中间有定量孔,以适当紧度塞入塑料出水管[8]端头的枣形物。卷管车[19]由卷管辊[20]、车架[21]、车轮[22]、车轴[23]组成。车轴为通轴或两半轴。车架[21]固定在车轴[23]上。车轴外端装有车轮[22];中间装着两侧带护盘的卷管辊[20];卷管辊和俩车轮[22]均可单独转动。卷管辊[20]上缠着支管[7]。把穴套[10]锥面朝下,套在冲穴钎[14]的钎体[17]上;一手握穴套[10]而持钎体[17],并使钎体直立地面;另手挥动榔头打击钎头[15],把冲穴钎[14]连同穴套[10]一起打入地中,到穴套[10]露出地面三指高止;然后两手正反转动旋柄[16],同时向上拔出冲穴钎[14]。此时便冲成一个灌穴:表土层嵌着穴套[10],穴套下面是一个钎体[17]冲成的土穴[11]。成穴后随即盖上穴盖[9]。进行根部穴灌时,首先按照根灌规划确定的灌穴配置点,一一冲出全部灌穴。然后,对于长支管[7],用卷管车[19]舒开:手拉卷管车,沿所浇灌穴群的顺长中心线前进,支管[7]便从卷管辊[20]铺于地面(卷管时,一手反向推行卷管车[19],另手转动卷管辊[20]一侧的护盘,支管[7]便被卷回卷管辊[20]);对于短支管[7]可不用卷管车[19],而直接敷在地面。再后,把一端塞有控流嘴[6]的出水管[8],一端与支管[7]接通,另端与穴盖[9]接通;最后,接通水源,水便经干管[13]、支管[7]、控流嘴[6]、出水管[8]、穴盖[9]流入上嵌穴套[10]的土穴[11]内,向四面八方渗入密布植物[12]须根的土层里。从出水管[8]挤出控流嘴[6],换塞不同定量孔的控流嘴便可改变灌水强度。穴灌用于树木,灌穴可置树干四周树冠下;用于蔬菜可适距置于行间。穴套[10]当年用后收回,来年再用。此谓植物根部穴灌法。
本专利的有益效果是:1、灌穴把水直接灌到植物吸水的须根土层,避免了水的地面径流、地面蒸发和地下渗漏损失,水的利用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节水特别显著。2、控流嘴使水定量灌到植物须根土层,不影响表层土透气,又能使须根土层的持水量达到最佳值,解决了植物根部既要吸水又要适度透气的矛盾,利于植物生长,可以提高产量,改善产品质量。3、穴灌设备亩投资比任何灌溉设备都小。4、灌水内加入肥料或内吸农药,还可施肥、治理病虫害。5、控流嘴中间的定量孔1~3毫米,最细的出水管内径数毫米,穴套内径二三十毫米,均有足够的过流断面,不易堵塞;土穴内壁表面系挤压而成,浇头水后还能吸水致密,不易坍塌,即使坍塌也有数千毫米的渗水面,不会淤塞而影响渗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光第,未经徐光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73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