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冒泡型内循环对流式主动磁化杯无效
申请号: | 00247623.1 | 申请日: | 200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4426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华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A45F3/18;C02F1/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28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冒泡 循环 对流 主动 磁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化杯,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能在杯盖内双向吸气装置的作用下杯胎底部冒气泡且空气在杯子内部循环且能向杯内茶水中增氧且能达到高效磁化效果和观赏效果的双向冒泡型内循环对流式主动磁化杯。
中国专利局公布了一项名为发泡饮料杯、申请号为90222699的专利。这项专利的缺点是只有装入含二氧化碳饮料才能冒气泡,而且不多的气泡冒完之后就不能继续冒气泡了。还有,目前用磁铁磁化茶水时为加快磁化过程和加强磁化效果而采用的搅动水体的方法效果差、不方便、不卫生。在茶水被磁化溶氧度增加的同时不能及时向茶水中增氧。而且不具备最终用户“DIY”的特性。磁化杯杯体也不透明,没有很好的观赏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很好地克服上述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效磁化效果、干净卫生、能有效地防漏、能向茶水中充氧、具有“DIY”特性、具有奇妙观赏效果的双向冒泡型内循环对流式主动磁化杯。
本实用新型双向冒泡型内循环对流式主动磁化杯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由杯盖、杯胎、杯壳、杯柄四大部分组成。其中杯盖内装有双向吸气装置。杯盖内的空间与杯胎外杯壳内的夹层空间有通气孔。在杯胎的外壁上固定磁铁块。在杯胎的底部装有三重防漏通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双向冒泡型内循环对流式主动磁化杯有突出的优点:第一,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向吸气装置高效搅动水体的磁化方式,使磁化的速度和强度大大提高。第二,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循环对流式的空气运动方式,使内部空气与外界隔绝,确保杯内茶水干净卫生。第三,本实用新型采用三重防漏通气装置,确保杯内的茶水不能漏出来且不妨碍冒气泡。第四,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杯胎底部冒气泡的方式,使杯内水体被磁化而使溶氧度增大的同时及时向水体中充氧而使茶水变成磁化富氧水。第五,本实用新型采用“DIY”理念设计,非常适合最终用户自己动手组装它,组装的过程中能给人以很大的乐趣。第六,本实用新型大部分的零件采用透明材料做成,当气泡上升,杯内水体和悬浮物上下翻滚时,在杯胎和杯壳的图案掩映下,有一种奇幻的美感效果,能给使用者很大的乐趣。
本实用新型双向冒泡型内循环对流式主动磁化杯将通过如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各图名称如下:
图1表示双向冒泡型内循环对流式主动磁化杯整体的内部结构
图2表示双向冒泡型内循环对流式主动磁化杯杯盖的细节性内部结构
图3表示双向冒泡型内循环对流式主动磁化杯杯胎的细节性内部结构
图4表示双向冒泡型内循环对流式主动磁化杯杯壳及杯柄的结构
上述各说明书附图统一采用的项目名称及其编号如下:
杯盖(1)、杯胎(2)、杯壳(3)、杯柄(4)、双向吸气装置(5)、通气孔(6)、磁铁块(7)、三重防漏通气装置(8)、杯盖壳(9)、密封垫(10)、单向通气开关(11)、单向通气开关(12)、气缸筒(13)、橡皮垫(14)、小钢珠(15)、上盖帽(16)、橡皮垫(17)、小钢珠(18)、上盖帽(19)、密封垫(20)、单向通气开关(21)、密封垫(22)、下旋盖(23)、橡皮垫(24)、小钢珠(25)、上盖帽(26)、滑动气密圈(27)、单向通气开关(28)、活塞(29)、橡皮垫(30)、小钢珠(31)、上盖帽(32)、橡皮软管(33)、弹簧(34)、钢轴(35)、承压钢圈(36)、下压盖(37)、气密装置(38)、气密装置(39)、气密圈(40)、紧固盖(41)、气密圈(42)、紧固盖(43)、密封垫(44)、橡皮垫(45)、小钢珠(46)、叶片(47)、紧固块(48)、通气帽(49)、密封垫(50)、一级密封筒(51)、二级防倒筒(52)、密封垫(53)、三级下旋盖(54)、螺丝钉(55)。
如图1所示,双向冒泡型内循环对流式主动磁化杯由杯盖(1)、杯胎(2)、杯壳(3)、杯柄(4)四大部分组成。其中杯盖(1)内装有双向吸气装置(5)。杯盖(1)内的空间与杯胎(2)外杯壳(3)内的夹层空间有通气孔(6)。在杯胎(2)的外壁上固定磁铁块(7)。在杯胎(2)的底部装有三重防漏通气装置(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华,未经王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76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置式电动自行车传动装置
- 下一篇:汽车轮胎防滑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