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病毒灭活剂反应器无效
申请号: | 00249045.5 | 申请日: | 200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4405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郎洁先;王廷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血液中心血制品输血器材经营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16 | 分类号: | A61L2/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章鸣玉 |
地址: | 20005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病毒 灭活剂 反应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病毒灭活器,特别涉及一次性病毒灭活剂反应器。
自然界中病毒广泛存在,是危害人体健康的最大祸害之一。特别是当其存在于人体血液中或血液制品中时,肝炎、艾滋病等多种危及人类生命安危的病毒将直接传播给受血者或发生献血员间血源性疾病的交叉感染等,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近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过应用物理方法,如紫外线照射和射线辐照,或化学方法,如用亚甲蓝等对病毒进行灭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常将亚甲蓝按制备大输液的方法配制、灌装、封口、灭菌后用于灭活病毒,虽然有较好的效果,但操作较复杂,还需一套设备,成本较高,且袋装的亚甲蓝必须与采血三联袋组装成四联袋,结构复杂,并增加了灭菌和使用时的难度。
鉴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一次性病毒灭活剂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病毒灭活剂反应器由带接管的上盖和带接管的下盖组成,上盖中装有吸附物或固体灭病毒药物制剂,上下盖由粘合剂粘合或通过超声波热合成型。
具体来讲,上盖中定量地装入了上述吸附物,将上盖套入下盖中并与之粘合后,定量装入一定浓度的病毒灭活剂溶液,使其吸附于吸附物中,上下盖的接管分别与血袋转移管和转移袋转移管连通。或者直接将固体灭病毒药物制剂装入上盖后,再套入下盖并与之粘合,上下盖的接管分别与血袋转移管和转移袋转移管连通。
上述病毒灭活剂为亚甲蓝等灭病毒药物,它们可以是溶液剂,片剂或丸剂等固体剂型。
在进行上述粘合时,可采用常用粘合剂进行粘合,如环己酮和四氢呋喃,也可通过超声波热合成型。
利用上述反应器,能够以简便的操作和低廉的成本对病毒进行有效杀灭,而且,由于该反应器是一次性使用的,所以,进一步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病毒灭活剂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病毒灭活剂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病毒灭活剂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安装了本实用新型的病毒灭活剂反应器的血袋系统。
以下,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病毒灭活剂反应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1所示反应器是一种塑料制品。图1中,1为上接管、2为上盖、3为吸附物、4为下盖、5为下接管。该反应器的具体制作方法是,在所述上盖2内装入一定规格的吸附物3,如纤维和海绵等,然后,将上盖2套入下盖4,用环己酮或四氢呋喃等粘合剂粘合后,由上接管1定量装入一定浓度的亚甲蓝溶液,在40~50℃的低温下干燥。反应器中的吸附物吸附从上接管1定量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经灭菌、干燥后,整个反应器直接与血袋转移管和转移袋转移管相连。当血浆通过血袋转移管进入反应器时,亚甲蓝即被释放,溶于血浆,与血浆中的病毒发生反应并流入转移袋中,产生病毒灭活作用。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病毒灭活剂反应器的结构如图2所示。图2所示反应器是一种以塑料为原料的扁平、内腔较大、经超声波热合成型的病毒反应器,内含亚甲蓝病毒灭活剂。图2中,1为上接管、2为上盖、3为吸附物、4为下盖、5为下接管。该反应器的具体制作方法是,在所述上盖2内装入一定规格的吸附物3,如纤维和海绵等,然后,将上盖2套入下盖4,经超声波热合成型后,由上接管1定量装入一定浓度的亚甲蓝溶液,在40~50℃的低温下干燥。反应器中的吸附物吸附从上接管1定量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经灭菌、干燥后,整个反应器直接与血袋转移管和转移袋转移管相连。当血浆通过血袋转移管进入反应器时,亚甲蓝即被释放,溶于血浆,与血浆中的病毒发生反应并流入转移袋中,产生病毒灭活作用。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病毒灭活剂反应器的结构如图3。图3所示反应器是以塑料为原料制成的内腔装有亚甲蓝灭病毒片剂或丸剂3的反应器。图3中,1为上接管、3为亚甲蓝灭病毒片剂或丸剂、4为下盖、5为下接管。该反应器的具体制作方法是,直接将亚甲蓝灭病毒片剂或丸剂3装入上接管1下部后,套入下盖4并与之粘合,上下接管1和5分别与血袋转移管和转移袋转移管连通。反应器中的亚甲蓝灭病毒片剂或丸剂3经灭菌后,整个反应器直接与血袋转移管和转移袋转移管相连。当血浆通过血袋转移管进入反应器时,亚甲蓝灭病毒片剂或丸剂即被释放,溶于血浆,与血浆中的病毒发生反应并流入转移袋中,产生病毒灭活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血液中心血制品输血器材经营公司,未经上海市血液中心血制品输血器材经营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90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