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吸能缓撞保险杠无效
申请号: | 00250262.3 | 申请日: | 200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4386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11 |
发明(设计)人: | 高建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建生 |
主分类号: | B60R19/22 | 分类号: | B60R1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夏晏平 |
地址: | 100024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吸能缓撞 保险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汽车吸能缓撞保险杠,它是汽车发生中速、低速碰撞时保护汽车的一种保险杠。
在我国汽车行业已成为支柱产业,现有汽车已达上千万辆,但道路上的交通事故也逐步上升,当行驶中的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撞击力通过保险杠与被撞物体发生刚性撞击,从而导致车辆的损坏或人员的伤亡。
中国专利ZL97220557.8公开了汽车吸能缓撞保险杠,该装置由表层杠,加固防护杠,气囊缓撞吸能块构成,其中表层杠与加固防护杠之间对称布局着气囊缓撞吸能块,在气囊缓撞吸能块四周填充着固体弹性填充物,气囊缓撞吸能块和表层杠由螺栓,螺母分别连接在加固防护杠上。在该实用新型中由于缓撞吸能块用柔性气囊和刚性气囊包裹,所以缓撞吸能块的吸收碰撞效果未完全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汽车吸能缓撞保险杠的缺点,提供一种在汽车发生中低速碰撞时,能够吸收汽车碰撞时产生瞬间巨大能量的吸能缓撞保险杠。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吸能缓撞保险杠,它包括:外装饰杠、具有蜂窝结构的蜂窝体和加固联接杠,蜂窝体的前端面直接固定在外装饰杠内侧的中央,加固联接杠在蜂窝体的后端面上通过螺栓与外装饰杠连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吸能缓撞保险杠,其中:它还包括在所述的外装饰杠的内侧上表面、下表面和蜂窝体上表面、下表面之间浇铸的聚氨酯泡沫,和在外装饰杠的内侧左端面、右端面和蜂窝体的左端面、右端面之间浇铸的一层聚氨酯泡沫。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吸能缓撞保险杠,其中:所述的蜂窝体由合金钢板冲压后粘接制成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吸能缓撞保险杠,其中:所述的蜂窝结构为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吸能缓撞保险杠,其中:所述的多边形为六边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吸能缓撞保险杠,其中:所述的外装饰杠是由复合材料制成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吸能缓撞保险杠,其中:所述的复合材料为玻璃钢或工程塑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吸能缓撞保险杠与现有技术所公开的保险杠相比,由于蜂窝体直接固定在外装饰杠上,所以蜂窝体能够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产生位移变形,并将能量分散到汽车的大梁、横梁上,以起到保护汽车的作用。
下面对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吸能缓撞保险杠的断面俯向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吸能缓撞保险杠的蜂窝体的放大示意图。
如图1所示,汽车吸能缓撞保险杠包括:外装饰杠1、具有蜂窝结构5的蜂窝体2和加固联接杠4,其中蜂窝体2的前端面直接固定在外装饰杠1内侧的中央,加固联接杠4在蜂窝体2的后端面上通过螺栓与外装饰杠连为一体,并通过螺栓与各种车辆连接,使整个保险杠成为一个整体。在外装饰杠1内侧的上表面、下表面和蜂窝体2上表面、下表面之间浇铸聚的氨酯泡沫,和在外装饰杠1内侧的左端面、右端面和蜂窝体2的左端面、右端面之间浇铸的一层聚氨酯泡沫,使聚氨酯泡沫与外装饰杠1与蜂窝体2连为一体,这样结构更加紧凑,并达到最佳的吸能缓撞的目的,在外装饰杠1和蜂窝体2之间浇铸的一层聚氨酯泡沫的厚度可根据不同的车型进行选择。
如图2所示,所述的蜂窝体2由合金钢板冲压后粘接制成的,具有蜂窝结构5的蜂窝体2是保险杠中的主要吸能装置,利用蜂窝自身的特性,并根据车形的结构,相应地改变蜂窝的尺寸、规格,以达到最佳的吸能效果,蜂窝结构5为多边形:如六边形。
外装饰杠1是由复合材料制成的,如玻璃钢或工程塑料,这样充分发挥了复合材料轻质高强的特点,即减轻了保险杠的重量,又增加了保险杠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吸能缓撞保险杠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汽车上,如使用在北汽福田微型卡车上的汽车吸能缓撞保险杠,蜂窝体2的前端面直接固定在外装饰杠1内侧的中央,其蜂窝体2的尺寸为长740mm,宽120mm,厚为120mm,蜂窝体的蜂窝结构为正六边形。在外装饰杠1的内侧上表面、下表面和蜂窝体2的上表面、下表面之间浇铸的聚氨酯泡沫,和装饰杠1的左端面、右端面和蜂窝体2的左端面、右端面之间浇铸的一层聚氨酯泡沫。加固联接杠4在蜂窝体2的后端面上通过螺栓与外装饰杠连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建生,未经高建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02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回位多位开关
- 下一篇:一种车辆行驶信号自动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