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风扇无效
申请号: | 00250563.0 | 申请日: | 200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4421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8 |
发明(设计)人: | 高延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延民 |
主分类号: | F24F1/02 | 分类号: | F24F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10008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风扇装置,确切地说,涉及一种配装有制冷压缩机的电风扇,即冷风扇,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却日益恶化。其表现之一是:全球气候正在变暖。随着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微量气体的总量逐年增加,地球表面出现更为严重的温窒效应。据资料记载,全球温室气体的年增长量在1957年至1987年的30年内大约增加了2倍,在1987年,全球以3倍于1957年的速率增加大气的热能力。预计到203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随之而来的不仅是气候异常和自然灾害的增加,也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恶化。尤其近年来,人们普遍感觉到夏季的日子越来越长,并且气温越来越高。因此,空调器已经日益广泛地普及应用到许多家庭和办公、生产场所。然而,空调器大多使用于封闭的空间环境里,由于空气不流动,使人感到身体很不舒服,尤其对于老年人,更容易患上“空调病”。所以,现在。无论居家或在单位里,售价低廉、经济实惠的电风扇又重新受到人们的欢迎,并且,还开发出了许多新功能的电风扇。其中之一就是“空调扇”,即利用循环水制成水帘进行吹风降温。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发现“空调扇”仍然存在一些缺陷:由于循环水没有制冷降温,只要使用一段不长时间,其降温效果就很不明显了;而且,该风扇吹出来的风还会将水帘中的许多水滴带出,使空气中的微小水珠和水汽大大增加,使室内空气的潮湿度明显增加,给家居生活和工作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对某些风湿病患者更是不适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空调扇”缺陷的新型电风扇——冷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有:机壳,在机壳内设置的制冷压缩机及其由冷凝器、毛细管、蒸发器组成的制冷循环装置,由储液盒、泵、散冷器及其管道组成的制冷液循环装置和风扇;其特征在于:上述机壳呈矩形体,其前方部位设有进风口;制冷压缩机和储液盒都位于机壳的底部,该制冷压缩机顺序连接有冷凝器、毛细管、蒸发器组成制冷循环装置;其中蒸发器放置在一个其上下周围都由隔热材料密闭围成的储液盒内,用于冷却该储液盒内的液体,该储液盒对外连接有一个进液管和一个回液管,该进液管通过泵和管道与散冷器相连,再通过管道与回液管连通,由此构成制冷液循环装置;其中散冷器位于机壳的前部出风口的内侧,散冷器的内侧则安置有风扇。
在进风口的上面设有出风口,此时,散冷器后侧安置的风扇为离心式风扇。
其中在散冷器与进风口之间可以安设有进风栅网,以过滤空气中的杂质和灰尘。
上述散冷器为多排镂空形栅栏板状,也可以为多排镂空形格栅板状。
上述散冷器的上端设有注液管,该注液管的上端连通至机壳的上表面,可以藉此向储液盒中注入冷却液。
上述冷凝器位于机壳的后部。
上述出风口也可以安置在机壳的前部,此时,进风口则分别设置在机壳的两侧部位,散冷器后侧安置的离心式风扇则应旋转90度安置,即其转轴的轴线应位于机壳的两侧进风口的中央。
上述出风口也可安置在机壳的前部,而进风口位于机壳前方出风口相对应的后方部位,此时,冷凝器应位于机壳的两侧部位,位于散冷器后侧的风扇则为普通扇叶式风扇。
本实用新型兼具电风扇和空调的优点:由于该装置主要还是通过风扇吹动空气流动,所以其仍属于电风扇范畴;但是,由于在其进风处设置了薄片镂空形栅栏板状或格栅板状的散冷器,并且设有制冷循环装置,可以使风扇吹出的风是“冷风”,所以,该装置又具有“空调器”的特征,并被称为冷风扇。只是因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压缩机的功率很小,其耗电要比较传统的空调器明显节约许多;使用时,也不需要将周围环境密闭,不会使人患上“空调病”。而且,因为该装置不象所谓的“空调扇”在其扇叶前方要设置有“水帘”,不会造成周围环境的潮湿度明显增加,使人体感觉不舒服,还容易造成房内的家具和衣物受潮损坏。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属于微小型的,成本较低,所以该装置的售价也比较低廉,容易被广大用户所接受,是一种颇具推广应用前景的新型家用电器。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特点和功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延民,未经高延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05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