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保铅笔套无效
申请号: | 00251354.4 | 申请日: | 200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4399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25 |
发明(设计)人: | 刘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业伟 |
主分类号: | B43K23/00 | 分类号: | B43K2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宋湘红 |
地址: | 41950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铅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铅笔配套使用的铅笔套筒。
目前的铅笔在使用至总长的约30%时,往往因太短不便书写而丢掉,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在铅笔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消耗,树木的砍伐、铅的开采等很不利于环境的保护。中国实用新型专利96208413.1公开了一种铅笔套,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计的,它由一根套筒和一根直径小于套筒内径的捅杆组成,套筒的端部为内径与标准铅笔的直径相适应的套头,可供铅笔牢固地套装于其内,当铅笔使用至尾段不易握笔时,可把尾段套装在套筒的套头上,手握套筒继续书写,用尽后可用捅杆将套头内的铅笔剩余段捅出。此铅笔套对增加铅笔的利用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捅杆和套筒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没有装配在一起,所以易相互分开,使用起来不方便;另外,此铅笔套一端的套头只适合一种形状的铅笔,如圆形或六角形,不同形状的铅笔不能共用一个套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铅笔套专利所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而且不同形状的铅笔可共用一个套头的铅笔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由套管和顶杆组成,套管的一端部为铅笔套头,在套头的内壁上设有数条突起的小筋,在顶杆的一端设有头部,顶杆的另一端从套管的另一端开口进入套管内,且在顶杆上设有最大外径大于此套管开口最小内径的凸形卡,凸形卡位于套管内,不会从套管内掉出,套管除套头外的其余部分分为两段,其中中段的内径小于套头的内径且与顶杆的直径相适应,另一段的内径与凸形卡的直径相适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在套头的内壁设有小筋,在内壁和小筋的共同作用下,可与不同形状的铅笔如圆形和六角形铅笔达到局部过盈配合的效果,从而可牢固地套装不同形状的铅笔;2.顶杆和套管在顶杆头部和凸形卡的限制下组成一个不易分开的整体,不易丢失,使用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图。
图2是图1中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由套管1和顶杆2组成。如图3和图4所示,套管1的一端部为铅笔套头3,套头3的内部为圆孔且在内壁上沿园周方向均匀分布有六条突起的小筋4,每条小筋4的厚度从外至内逐渐增厚,在套头3的内壁和小筋4的共同作用下,可与不同形状的铅笔如圆形、三角形、六角形铅笔达到局部过盈配合的效果,且越往内配合得越紧,从而可牢固地套装铅笔。如图1和图2所示,顶杆2为一圆杆,其一端设有头部5,另一端从套管1的另一端开口进入套管1内,且在顶杆2上靠近其头部5的地方设有凸形卡6,凸形卡6位于套管1内,它的最大外径大于套管1在此端开口的最小内径,故顶杆2不会从套管1内掉出,而在装配时利用其弹性把凸形卡6从开口处用力挤入套管1中即可。如图1所示,套管1除套头3外的其余部分分为两段,其中中段的内径小于套头3的内径且与顶杆2的直径相适应,另一段的内径则与顶杆2上凸形卡6的直径相适应,这样通过顶杆2的头部5和凸形卡6把顶杆2和套管1组装成一个整体,且限制顶杆2和套管1在一定范围内相对串动,以便将固定在套头3内的铅笔头顶出。
本实用新型中小筋的数量不限于六条,也可以是其它数量,如三条、四条、五条等。
从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提高铅笔的利用率,使用和携带方便,并可反复使用,对降低铅笔的消耗、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业伟,未经刘业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13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手轮切换阀
- 下一篇:具有饰物装饰及可变换大小的时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