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环链板浸出器无效
申请号: | 00251640.3 | 申请日: | 200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4473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12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建华 |
主分类号: | C11B1/10 | 分类号: | C11B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5000 河南省安***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环链板 浸出 | ||
本实用新型属油脂化工领域,适用于植物油提取。
目前植物油的提取一种是挤压榨油法,另一种是浸出法。现有的浸出设备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平转式浸出器,另一种是环式浸出器。平转式浸出器料层厚,并且不翻动,加浸出液方向是与料层垂直,因此浸出时间长,而且浸出不充分。环式浸出器虽然料层薄,也有翻动,但只有一次,因此浸出同样存在不充分的缺点。这两种设备共同缺点是:设备结构复杂,用泵多,不能适应粉末度高的料。由于以上浸出设备有这些不足之处,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设计一种浸出充分,浸出的混合溶液浓度高,结构单,适应性广,用泵少的浸出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是:在一个环形立式槽体里安装三根链板式链条分别在有隔板隔成的三个格式槽内,槽体上还安装有主动传动轴与随动传动轴,主动轴与随动轴上分别安有三个主动链轮与三个随动链轮,三根链板式链条与主动链轮、随动链轮相联;槽体上安有一根进料管、一根出料管、二根落料管,二根落料管分别与槽体里的格式槽相通,槽体上部安装三根喷淋管,槽体垂直部位安装三根溢出管。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一、浸出充分,浸出混合液含油浓度高;二、适应粉末度高的料;三、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3是图1的B向视图,图4是图1的C向视图。
下面结合图1、图2、图3、图4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环形立式槽体(1)是由钢板及型钢加工焊接而成,环形立式槽体是中空的,并且中空中有隔板(18)把槽体中空部隔成三个格式槽,在三个槽中都有一根链板式链条(6)。环形槽体上还安装有主动传动轴(2)与随动传动轴(4),主动轴与随动轴都是由轴承与槽体相固定的,主动轴与随动轴上分别安有三个主动链轮(3)与三个随动链轮(5),三根链板式链条安装在主动链轮与随动链轮上。因为有了主动链轮与随动链轮,链板式链条就可以在槽体里格式槽内运动,由于链板式链条的运动就可以把料不断地运送。链板式链条能不断地运料,由于槽体上还安装有进料管(7)与出料管(8),槽体高位部与槽体的低位部,也就是在主动链轮处与随动链轮处有落料管(9)连接,而且是二根连接管。进料管、出料管、落料管与槽体里隔板隔成的格式槽是怎样连接的?进料管(7)与槽体(1)里的边上格槽联通,也就是把料运到主动链轮处,在主动链轮(3)处的槽体(1)这个部位有孔与第一根落料管(9)相联,第一根落料管的下端与槽体里的中间格槽相联通,这料通过中间链板式链条重新带到主动轮处,在中间格槽主动链轮处又有孔与第二落料管相联通,第二根落料管下部与槽体另一边格槽相联通,这样再把料运到主动链轮处,在该边格槽主动链轮处又有孔与出料管相联通,这就出料了。在槽体(1)的上部安装三根喷淋管(10)、(11)、(12),喷淋管(10)是喷淋的新鲜浸出液,喷淋管(11)喷的是含油较低的浸出液,喷淋管(12)喷的是含油较高的浸出液。槽体垂直部位安装三个溢出管(13)、(14)、(15),溢出管(13)溢出的浸出液含油浓度较低,该浸出液由泵打到喷淋管(11)重新喷淋,也就是再次浸出,经过重新浸出的浸出液由溢流管(14)溢出,这时侯浸出液中含油浓度就高了。含有较高油的浸出液再由泵打到喷淋管(12),再次经过喷淋浸出,这时由溢出管(15)溢出的浸出液中含油就充分了,也就是浸出充分了,也就残渣粕中含有油的成份极低了。槽体(1)里的格式槽可是三条,也可以是四条、五条,这就要根据浸出充分与否来决定,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三条。该浸出液经过蒸发分离,就能得到毛油。主动轴(2)上还固定有动力链轮(16),槽体(1)上还安装有观察维修孔(17)。该实用新型的特点就是经过充分翻料与浸出,所以具有浸出充分,生产效率高,节省电,设备结构简单,并且适应粉末度高的各种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建华,未经何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16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