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性氧发生片无效
申请号: | 00252048.6 | 申请日: | 2000-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4529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0 |
发明(设计)人: | 郑巡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巡兰 |
主分类号: | C01B13/02 | 分类号: | C01B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德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氧 发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性氧发生片技术,它是活性氧发生器的核心部件。
活性氧发生片产生的活性氧参与发动机的燃烧,能有效的降低汽车排污。
目前正在使用中的臭氧发生片存在的问题:电极多采用半导体及钯银合金材料,使用时电极在交变的高频、高压电场作用下损耗大,连续使用的寿命小于2000小时,可靠性差;大气中的灰尘贴浮在电极表面上,严重的影响了产气量,需要经常的清除电极表面的灰尘;设计上规定放电极周边必须小于接地极周边2-3毫米,实际上产气量就是在电极周边差的面积上产生的,有效产气量的面积小;由于电极引出线只能焊接在电极表面上,焊点不牢固,更不耐振动、易脱落;半导体及钯银合金材料市场价不低于(55元/1克),纯钯市场价不低于(260元/1克),材料昂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活性氧发生片,电极采用的是金属钢带,放电极两端垫有垫片所以,放电极钢带与陶瓷基片的平面是间隙状态的结构,电极在高能量的电场作用下不仅耐冲击、寿命长,而且能自行的清除贴浮在电极表面上,大气中的灰尘;放电极钢带与接地极钢带周边等宽,所以,有效的产气面积大、产气量多;电极引出线焊点采用的是铆钉易焊、耐振动不脱落、牢固;是一种廉价实用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二氧化锆陶瓷基片1、镍铬铝材料放电极钢带两端的钢带垫片2、镍铬铝材料放电极钢带3、放电极引出线焊点镀银空心铜铆钉4、镍铬铝材料接地极钢带5、接地极引出线焊点镀银空心铜铆钉6组成的。放电极钢带3及垫在两端的钢带垫片2与接地极钢带5周边等宽,在高温条件下,用玻璃粉烧结在陶瓷基片1的两个平面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经实测:本实用新型与正在使用中的产品相比,发生片连续使用寿命大于6000小时,是正在使用中的产品3倍;产气量是正在使用中的产品2倍多;使用中能自行清除贴浮在电极表面上,大气中的灰尘;电极引出线焊点易焊、牢固、耐振动不脱落;一组活性氧发生片的成本价小于(3元/组),是廉价实用的产品,结构特别简单。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向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连接图。
图中1.陶瓷基片,2.垫在放电极钢带两端的钢带垫片,3.放电极钢带,4.放电极引出线焊点,5.接地极钢带,6.接地极引出线焊点,7.8.逆变器输入端,9.10.逆变器输出端。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中二氧化锆材料厚(1.0-1.5)毫米的陶瓷基片1、镍铬铝材料厚(0.02-0.12)毫米放电极两端的钢带垫片2、镍铬铝材料厚(0.12-0.15)毫米放电极钢带3、放电极引出线焊点镀银空心铜铆钉4、镍铬铝材料厚(0.12-0.15)毫米接地极钢带5、接地极引出线焊点镀银空心铜铆钉6组成的。放电极钢带两端垫片2垫在放电极钢带3的两端,用玻璃粉在1200℃时烧结与陶瓷基1的A向平面上,所以,放电极钢带3与A向平面是间隙状态的结构;接地极钢带5用玻璃粉在1200℃时全面积的烧结与A向平面的背面上;放电极引出线焊点铆钉4将放电极一端铆在陶瓷基片1的一端上,接地极引出线焊点铆钉6将接地极一端铆在陶瓷基片1的另一端上。活性氧发生片上两个焊点4.6焊上引出线与逆变器输出端9.10相连接,由于逆变器输出的电压25KV、频率25KHz、高能电场作用使放电极钢带3与A向平面间隙中空气被电离产生了氧气(O2)、臭氧(O3),O2、O3通过发动机进气系统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内参与燃烧,O2能改善发动机的燃烧性能,降低了发动机中的CO、HC,O3能有效的氧化分解了发动机中的NOx,又因为是间隙结构所以,贴浮在间隙中的大气的灰尘,在高能电场作用下能自行清除。放电极钢带3与接地极钢带5周边是等宽的,所以,有效产气量面积大、产气量多。电极引出线焊点4.6采用的是镀银空心铜铆钉,所以,引出线耐振动时也不脱落、牢固。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按着图4方式连接的,当汽车点火开关处于(开)的状态时,逆变器输入端(7)、(8)即接通了直流12V电压,此时,逆变器的输出端(9)、(10)就输出了电压25KV、频率25KHz、功率12W能量就输到活性氧发生片引出线4.6端,此时,放电极钢带3与A向平面间隙中的空气在高能量电场作用下,就电离出氧气(O2)、臭氧(O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巡兰,未经郑巡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20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