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囊钢制桶型负压基础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54038.X | 申请日: | 200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4439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洪;田中玮;张琪娜;周立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港油田集团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E02D23/00 |
代理公司: | 石油工业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金杰,于鸿斌 |
地址: | 3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制 桶型负压 基础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工程,涉及一种在海图5米水深线以内的极浅海海域或潮间带地区建造平台的内囊钢制桶型负压基础装置。
在海图5米水深线以内的极浅海海域或潮间带地区,具有其特殊的环境特点,即水深浅、潮差大、地基软、淤积严重,一般的海上作业船只、浮吊由于吃水较大,基本上无法进入该水域,使得这一区域成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困难地区。无论钻井平台(船)、还是采油平台(船),要进入该海域均需要特殊的设计和设备,如浅吃水设计、座滩作业等。尤其是在2米水深以内的地区,目前几乎没有可施工作业的船只可进入。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于1994年在北海的70m深处四腿桩Europipe 1611-E平台上应用了筒型基础,靠泵抽吸筒内海水产生负压沉入泥中,取代了原来的海上桩基础,但是国外平台一般应用于较深海域,而且全部需要较大的施工作业船只进行施工作业,如运输平台的甲板驳船、平台底座必须用浮吊等,而这些船只在浅水域不能通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海图5米水深线以内的极浅海海域或潮间带地区建造平台的内囊钢制桶型负压基础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由平台1、导管架2、桶基3组成,导管架2上有平台1,导管架2下部与桶基3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桶基3内有气囊4。
桶基3内的气囊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一个以上。
桶基3的顶部分别有气孔5和仪表通道6,气孔5通过法兰与桶基3相连。
桶基3上有固定板条7。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筒型负压基础自身的桶体作为平台湿拖时的浮体。在桶内加设内气囊,来保持桶内气体的压力,使桶内保证一定量的空间,给平台提供一定量的浮力,以便实施拖航,同时可以通过调节气囊的压力,调节平台的吃水深度和平台拖航中的平衡稳定,以适应不同水域的不同水深。另外,还可实现桶型负压基础座底后的充气起浮,进而实现平台的移位和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自身结构具有的特点,实现飘浮、湿拖,并且平台完全可以保持自身的稳定,采用较小的作业船就可以拖动平台,拖曳力较小。完全可以进入常规海上作业船难以进入的浅海水域和乘潮进入潮间带地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桶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桶基的俯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由平台1、导管架2、桶基3组成,导管架2上有平台1,用以支撑平台,导管架2下部分别与四个桶基3连接。
在桶型基础的桶体内设置与桶体直径基本相同的气囊4,气囊4的高度要比桶型基础的高度略短一些,这样主要是为了保证在气囊4内充气时,气囊4不会突出桶基3,在较浅水域拖航时气囊4不会先于桶基3触底,避免海底的尖锐物体将气囊4扎破。
气囊4应用橡胶布类较为柔软且具有一定抗拉强度的材料,在平台1底座时,内气囊4要完全压缩,形成负压,使桶基3能够进入泥中形成基础;当平台1要起浮移位时,向气囊4内充气,形成正压,使桶基3克服与海底土壤间的摩擦力,达到平稳起浮。
桶基3内的气囊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一个以上。
桶基3的顶部分别有气孔5和仪表通道6,气孔5通过法兰与桶基3相连。
桶基3上有固定板条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港油田集团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公司,未经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港油田集团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40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