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无效
申请号: | 00254084.3 | 申请日: | 200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4410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1 |
发明(设计)人: | 朱江洪;郑祖义;陈育锋;林崐;张宏武;何伟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06 | 分类号: | F24F3/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姜丽楼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空调器 室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尤其是涉及分体式房间空调器室外机中的冷凝器组件。
对于制冷量范围在2300w-2700w的分体式房间空调器,我们通常称其为一匹分体式空调器,其室外机通常由压缩机、冷凝器组件、电机、风叶、管路组件等构成。制冷剂被压缩机压缩成为高温高压气体后,流入冷凝器组件的U形管内,通过冷凝器组件与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变成高温高压液体,而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的空气中。为使冷凝器组件具有足够的换热能力,冷凝器组件通常采用垂直的板块式设计,采用两排或三排U形管结构,其中每排的U形管根数一般在十根以上。如名称为“小型分体壁挂式空调器”的中国专利ZL96209087就公开了一种具有三排U形管结构的冷凝器组件。目前冷凝器组件的发展趋势是在保持一定的制冷能力的情况下,尽量使冷凝器组件的体积小型化和尽量节省所使用的材料。而U形管根数的选择和布置方式决定了冷凝器组件的体积大小和消耗材料的多少。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两排或三排U形管结构的冷凝器组件的一匹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高度一般为540毫米以上,整机体积较大,原材料消耗量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对冷凝器组件中U形管根数的合理选择和优化布置,在不影响冷凝器组件换热能力的前提下,减小冷凝器组件的体积,从而提供一种体积减小的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这样实现的,一种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组件、电机、风叶、管路组件以及外壳部件,冷凝器组件为垂直的板块式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组件设置有八根U形管,采用一排U形管结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由于冷凝器组件的U形管根数选择和走管布置合理,使制冷剂流程设计得到优化,冷凝器组件换热效率得到提高。在不影响冷凝器组件换热能力的前提下,冷凝器组件的体积大大减小,从而使整个空调器室外机的体积减小,材料消耗降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的实施例一中,冷凝器组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冷凝器组件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的实施例二中,冷凝器组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冷凝器组件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的实施例三中,冷凝器组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冷凝器组件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主要包括压缩机5、冷凝器组件1、电机3、风叶4、管路组件6以及外壳部件。其中,其冷凝器组件1的结构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故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仅对其冷凝器组件部分进行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一: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冷凝器组件1为垂直的板块式设计,设置有八根U形管,采用一排U形管结构,即,在冷凝器组件的一侧为从上到下垂直排列的第一至第八根U形管,依此标记为171、172、173、174、175、176、177、178,另一侧为从上到下垂直排列的第一至第十六个管口,依此标记为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冷凝器组件1的进气总管11分为上进气管111和下进气管112,其中上进气管111接入冷凝器组件第一管口141,下进气管112接入冷凝器组件第七管口147;冷凝器组件第二管口142和第三管口143之间,第四管口144和第五管口145之间,第八管口148和第九管口149之间,第十管口150和第十一管口151之间,第十四管口154和第十五管口155之间分别通过小弯头181、182、183、184、185相连接;上出液管131接冷凝器组件第六管口146,下出液管132接冷凝器组件第十二管口152,上出液管131和下出液管132汇合至出液支管13,出液支管13接入冷凝器组件第十六管口156,冷凝器组件第十三管口153接出液总管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40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织机花纹变化的导送传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顺磁耦合汽车尾气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