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对讲机声控发话器无效
申请号: | 00254108.4 | 申请日: | 200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4494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19 |
发明(设计)人: | 葛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清华 |
主分类号: | H04R1/08 | 分类号: | H04R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世长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讲机 声控 发话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讲机发话器,尤指一种藉由语音控制发话的开始与结束的对讲机声控发话器。
习知的短距离无线对讲机系统配设有一无线传输通信主机与一麦克风及喇叭对讲机,该麦克风及喇叭对讲机是以有线电连接该无线传输通信主机,一般的应用相当广泛,包括警察及建筑工地或其他的短距离通信使用,但是,上述的装置因只能执行发话或收话的一种功能,故,当执行发话或收话的功能时,均必须以手按一选择键作发话或收话的选择,因此操作上相当不方便。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讲机声控发话器,令使用者可以通过声控的方式控制发话或收话的切换,从而使其操作简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讲机声控发话器,与一手机相连,可应用于按压通话模式及语音控制通话模式,其至少包含:
一供语音讯号输入的语音输入麦克风;
一模式切换开关,设有一电晶体、一可供控制地切换至该电晶体输出端的电压控制开关及一控制线路;
一将语音讯号耦合一控制讯号输出的音源讯号耦合电路,与该音源输入麦克风相导接,该音源讯号耦合电路的输出端则与一语音控制开关的一端电连接,该控制开关的另一端则与麦克风电路电连接;
一音源讯号输入电路,与该音源讯号耦合电路的输出端相导接,该音源讯号输入电路的另一端与该音源讯号耦合电路及该触发电路的一端电连接;
一音源发射控制电路,一端与该音源号输入电路及该输出讯号控制电路的一端电连接;
一按压开关控制电路,该按压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该音源发射控制电路及该控制开关电连接,该按压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该输入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该输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该模式切换开关的输入控制端电连接;
一音源发射控制电路,与按压开关控制电路的一端导接,另一端与该音源讯号输入电路和该音源讯号耦合电路相导接;
一输出讯号控制电路,分别与该音源发射控制电路及该音源讯号输入电路电连接;
一触发电路,输入端分别与该音源讯号输入电路及该音源讯号耦合电路电连接;
一麦克风电路,一端与该控制开关及该模式切换开关的一端电连接;
该手机与该按压开关控制电路、该音源发射控制电路及该控制开关的一端电连接;
当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工作在PTT(push-to-talk)按压模式下时,由该模式切换开关选择切换至电压控制开关与控制线路相导接,则输入控制电路即供电至该音源发射控制电路及该音源讯号输入电路使其动作,此时当音源输入麦克风有音源输入时,该音源发射控制电路将使手机发射音源讯号,音源讯号输入电路的输亦触发该输出讯号控制电路,令该输出讯号控制电路产生一输出讯号,直到音源消失方令该手机停止讯号输出;
当该控制模式在语音控制模式时,该模式切换开关选择切换至电压控制开关与电晶体的射极相导接,当有音源输入时,则该音源讯号耦合电路的输出将触发该触发电路,并令输入控制电路产生一输出讯号,直到音源消失方令该手机停止讯号输出;
当该音源输入麦克风有讯号输入时,则该麦克风电路即被启动,而使麦克风MICl进入动作模式。
还可在该音源讯号耦合电路的基极端与音源输入麦克风之间串联一开关。该麦克风可为一内建有扬声器的耳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对讲机声控发话器,使用者执行发话或收话功能的同时,可以通过声控的方式控制发话或收话的切换,使得该装置操作简单,进而方便了使用者。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为一对讲机声控发话器1与一手机8连线使用,可应用在按压通话PTT(push-to,talk)模式及语音控制通话VOX(voiceoperate)模式;本实用新型包含一模式切换开关2、一按压开关控制电路10、一输入控制电路12、一音源发射控制电路14、一音源讯号输入电路16、一音源讯号耦合电路18、一控制开关4、一输出讯号控制电路19及一触发电路20、一麦克风电路21及一音源输入麦克风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清华,未经葛清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41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