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染纱缸正逆转密闭式系统改进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54147.5 | 申请日: | 200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4530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0 |
发明(设计)人: | 陈芳萍;陈信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芳萍;陈信宏 |
主分类号: | D06B23/18 | 分类号: | D06B23/18;D06B5/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朱黎光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复兴***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染纱缸正 逆转 密闭式 系统 改进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染纱缸正逆转密闭式系统改进装置。
常用染纱机变换正逆转水流,不外乎两种设计:一种使用轴流式泵进行染液循环时,均以马达正逆转来改变水流的方向,其缺点则是需要浪费马达停止再启动时间约五十秒,平均每四分钟变换一次,每缸纱需时六小时,在变换正逆转水流九十次时,则需浪费四十五分钟,而且也因水流停止时间太长,而致易产生内外层差影响品质,更因马达启动耗电量大于运转时耗电量,浪费电能;一种使用离心泵单向运转水流方向采旋转弯管方式,虽然转向时间短而不浪费时间及不浪费再启动马达的耗电能,但因旋转弯管须旋转于筒型整流外套的垂直内缘面上,须忍受预留筒壁内缘面须转向时的磨擦间隙,以使其转向顺畅,水流则从其间隙中流失,导致染纱缸内里的染液流量始终不足,产生内外层差致影响染纱品质,尤其现今新纤维的进步,如超细纤维、高伸缩性纤维等,因其密度高,须更高的扬程,而如此循环则流量的流失却更大。综上情况,传统染纱机无论采用何种设计方式,皆有其缺点存在。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染纱缸正逆转密闭式系统改进装置,其是将原来呈直筒形的整流外套,改变为漏斗形筒体及加装升降气缸,使其于旋转的同时更为顺畅,且密闭性良好不致于有循环染液的流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染纱缸正逆转密闭式系统改进装置,主要包括一整流外套、一组气缸及一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整流外套呈漏斗形体,除了于其外侧缘以L形角度邻接有一吸液管与一输液管外,上方尚衔接有染纱缸,而下方设有一升降用气缸与一可九十度转向的促动器,另在内里设有一中心轴柱与一旋转弯管;气缸设于促动器上位处于整流外套下方连接旋转弯管;该热交换器设于吸液管与马达泵之间。
该整流外套与其内里套置紧密的放置弯管皆呈漏斗形筒体状。
该染纱缸内里的各流管串置好纱滚捆后锁合于一具封盖的盒盘流管接头上。
属外向内流向时该旋转弯管衔接上吸管,属内向外流向时则经水平旋转九十度衔接上输液管;该旋转弯管的另一端始终衔接于盒盘上。
通过本实用新型一种染纱缸正逆转密闭式系统改进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达到了上述创作的目的,因此,当染液由外向内循环欲转换为内向外时,旋转弯管须循其中心轴柱水平旋转九十度,以将离心帮浦的吸入口转向至内向外的吸入口,反之,当染液由内向外循环,欲转换回外向内时,旋转弯管须再旋回九十度,以将泵的吸入口,再转向至外向内的吸入口。如此,因整流外套及旋转弯管均为漏斗形结合,当旋转弯管于旋转之前,则特别利用气压缸往上推升,使旋转弯管与整流外套,由于斜度的关系,脱离接触面并留有适当的间隙,使旋转时不产生磨擦而易于旋转,当旋转定位后,则气压缸又自动往下推压,回复紧密状态,改善染液流失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离心泵单向循环,经密闭式旋转弯头转向导流,再经过外置型的热交换器加热,形成染液由内向外、外向内双向定时循环,并使染液全量经由筒纱往返内外循环,达成均染的效果,且不致有内外色差与浪费能源,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让筒纱的染色渗透更为均匀与完整。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染纱缸结构图;
图2是整流外套与旋转弯管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流外套的动作示意图;
图4是常用品整流外套示意图。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中于染纱缸10内里的各流管11串置有纱捆12,并锁合于一具封盖的盒盘13流管接头14上,而其染液15流向由各流管11经纱捆12吸入染纱缸内里充塞的染液15属由外向内流向,反之,则属反方向而由内向外流向,只有不断反复变换染液15流向,让纱捆12充分且平均吸收溶解于染液15的染色剂,而染液15正逆转流向是由整流外套16内里的旋转弯管17所控制;当旋转弯管17衔接上吸液管18时属外向内流向;当水平旋转九十度衔接上输液管19时则属内向外流向,但皆为同一单向经由吸液管18直通外置型热交换器20,经马达泵21,再输入至染纱缸10内里为变化方向循环;所以会如此仅限于染纱缸10内里变换流向,乃在于该旋转弯管17的另一端始终衔接于盒盘13上之故,并藉由旋转弯管17的转向,以改变其是从盒体13直接吸入,或是从染纱缸10内里底部22流入至呈漏斗形筒体的整流外套16内,吸入至马达泵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芳萍;陈信宏,未经陈芳萍;陈信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41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