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等距变叶型叶栅无效
申请号: | 00254561.6 | 申请日: | 2000-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4401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25 |
发明(设计)人: | 赵桂林;闻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1D5/14 | 分类号: | F01D5/14;F01D5/3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存秀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距 变叶型叶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叶轮机械叶片叶栅,特别是涉及一种叶片节距不相等,相邻叶片叶型不同的叶片叶栅。
通常工业上使用的汽轮机、涡轮发动机、压气机和风机等叶轮机械中的关键部件是叶片叶栅,如图1所示。叶片叶栅的性能决定着叶轮机械的效率,叶片叶栅的性能越好,叶轮机械的效率越高。
叶栅是由多个叶片组成,如图2所示。节距就是叶栅中相邻叶片之间的间隔,所有叶片之间的间隔都相等的叶栅称为等距叶栅,叶片之间的间隔不相等的叶栅称为不等距叶栅。叶栅中所有叶片形状相同的称为同叶型叶栅,叶栅中叶片形状不同的称为变叶型叶栅。通常所说的叶片叶栅指的是等距的、同叶型叶栅。
目前,叶轮机械中叶片叶栅一般是同一个叶栅中叶片之间的节距相等,并且整个叶栅中采用相同的叶型,也就是等距的、同叶型叶栅种叶栅的缺点在于:叶片数量多,从而增加了叶轮机械的重量,不利于提高叶片叶栅的气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方面通过改变叶栅中叶片之间的节距来减少叶片数量,最终减轻叶轮机械的重量;另一方面通过节距和叶片形状的改变来控制叶栅流道内的流动分布,增大叶片负荷,在叶栅损失不增加或增加不大的情况下,提高叶片叶栅的气动性能,最终提高叶轮机械的效率,从而提供一种不等距变叶型叶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不等距变叶型叶栅,包括:在轴上安装3片以上叶片,其特征在于;所有叶片之间的节距不相等,叶片采用变叶型叶片。该叶栅与常规的等距同叶型叶栅相比,一方面叶栅中相邻叶片之间的间隔有的不变,有的增大,这样所有叶片之间的节距就是不相等的了,所以称之为不等距叶栅,叶片的节距增大了,相应的叶栅中的叶片数就要减少,整个叶栅的重量就会减轻;另一方面叶栅中相邻叶片的形状不相同,所以称之为变叶型叶栅,叶型变化的目的是在一部分叶片的压力面上产生稳定的旋涡运动,而在叶片吸力面上使流动加速,这样这一部分叶片的负荷必定增大,同时使另一部分叶片的压力面附近的流动顺利流过叶栅通道,不产生旋涡运动,这样叶栅的损失将会减小。上述各方面作用的综合结果将会是叶轮机械的重量减轻,叶栅的负荷增大,虽然叶栅损失可能有所增加,但最终结果是叶轮机械的效率提高,对涡轮发动机来说,其推重比也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不等距变叶型叶栅。相对于常规的等距同叶型叶栅,不等距变叶型叶栅的损失不变或可能有所增加,但叶栅的重量可减轻约20%甚至更大,叶栅的负荷增大在40%以上,最终可使叶轮机械的效率提高1~1.5%甚至更大。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是环型叶栅示意图;
图2是平面叶栅三维示意图;
图3是等距同叶型平面叶栅二维示意图;
图4是不等距变叶型平面叶栅二维示意图;
图面说明如下:
1-叶型1, 2-叶型2, 3-节距1, 4-节距2,
5-节距3, 6-节距4。
实施例1:
按图4制作一台用于汽轮机的不等距变叶型平面叶栅,将8片叶栅加工成图4所示意的变叶型平面叶栅形状,其叶片1与叶片2间的节距1与叶片2和叶片3间节距2不同;叶片3与叶片4间节距3叶片4与叶片5节距4相同;其余叶片之间节距依次类推、叶片2的形状是叶片1的变叶型,其余叶片形状按叶片1和2的形状依次类推,即加工成不等距变叶型叶栅。
实施例2:
用于涡轮发动机、压气机、风机的叶栅,都可加工成图4所示意的形状,即加工成所有的叶片间的节距不等距,所有的叶片形状不同的变叶型叶栅,其叶片间的节距和叶片的形状根据需要而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45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