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池电解液供给器无效
申请号: | 00254649.3 | 申请日: | 200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4454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信光;郑彩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信光;郑彩琴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景曾 |
地址: | 20171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电解液 供给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电解液的供给器,尤其涉及一种电解液在充填过程中不易外渗,注入迅速顺畅,操作简单的蓄电池电解液供给器。
早期的干燥充电式铅蓄电池是利用电解液容器逐一将蓄电池电解槽室充填,由于以目测方式控制电解液充填量,常导致电解液过充或不足,非常不便。因此就想利用各种蓄电池的电解槽是一定量的,可事先将电解液充填在一与电解槽室相同定量的电解液容器中,待蓄电池充填电解液时,即可将容器中的电解液注入电解槽室中而不会发生充填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关于电解液容器或称电解液供(进)给器较早采用密闭方式将电解液密封在一容器中,当需要充填时再逐一将充填口剪断或切断进行注液的工作,由于剪断或切断的方式常使容器中的电解液因用力过度而外洒,电解液浪费并无法充填足量到蓄电池中。在蓄电池用电解液的进给器的构思中,公开了一种在电解液容器的充填管处形成一薄膜,该薄膜为铝片层并以耐热性聚酯树脂层包覆,且在底面形成聚乙烯树脂层,使酸性电解液不会腐蚀铝片层。但在注入电解液时,容器会因内压与外压无法平衡,使电解液很难顺畅注入蓄电池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电解液供给器,使其在电解液充填过程中,不易外渗,注入迅速顺畅,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一种蓄电池电解液供给器中,包括至少一个电解液容器,电解液被充填在电解液容器内,容器以单一或若干个连接的结构对应于蓄电池的注入口,容器与注入口相互配合,提供充填电解液。在容器上端具有与容器一体成型的薄膜部,在容器底端具有一注液口,由单一或若个柱塞连接在一起的连排栓塞住封闭注液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在一种蓄电池电解液供给器,包括至少一个电解液容器,电解液被充填在电解液容器中,容器以单一或若干个连接的结构对应于蓄电池的注入口,容器与注入口相互配合提供充填电解液。在容器上端具有一充填管,在充填管的开口端枢设有一体成型的薄膜部,在容器的底端具有一注液口,由单一或若干个柱塞连接在一起的连排栓塞住封闭该注液口。
由于采用上述各种方案,当将容器由容器上端的薄膜部或充填管开口端的薄膜部插入蓄电池的注入口时,将连排栓打开,容器内的电解液就可顺利迅速地由注入口充填到蓄电池中,而连排栓则可用以封闭蓄电池注入口,使电解液在充填过程中不易外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注入迅速顺畅,操作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蓄电池电解液供给器的第一个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面纵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侧面纵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容器插入蓄电池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容器插入蓄电池后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连排栓封闭蓄电池注入口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中,10.容器11.电解液12.连接部13.薄膜部14.注液口15.碎裂部16.充填管17.开端口20.蓄电池21.注入口22.凹槽23.尖端部24.底部30.连排栓31.柱塞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蓄电池电解液供给器的第一个实施例。该蓄电池电解液供给器包括至少一电解液容器10,该容器10用以充填电解液11于其内,且容器10以单一或若干个连接方式对应于蓄电池20的注入口21,相互配合提供充填电解液11。容器10为矩形、圆形或多边形状为好。在容器10上端具有与容器10一体成型的薄膜部13,使之能顺利容易地插入蓄电池20的注入口21。在容器10的底端有一注液口14,由单一或若干个柱塞31连接在一起的连排栓30塞住封闭该注液口14。
如图1所示,若干个容器10是利用连接部12相互连接在一起,该连接部12呈一薄片体状。也可直接将若干个容器10全部衔接一起,但是无论何种连接方式,若干个容器10的薄膜部13间的间距必须相同,且能对准蓄电池20的注入口21。在制造容器10时,本实用新型最主要的特征是使薄膜部13与容器10一体成型,由于容器10与薄膜部13使用的材料相同,如聚乙烯树脂,是耐酸性的材料,因此不会有传统的利用铝片层为薄膜所产生腐蚀的问题,目前虽有将铝片层涂布如耐热性聚酯树脂层及聚乙烯树脂层保护,但在制造上成本高,且程序复杂,不如本实用新型一体成型的好处,另外,注入口21具有一呈倾斜的尖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信光;郑彩琴,未经陈信光;郑彩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46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瓷砖
- 下一篇:书本式个人资料手脚印纪念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