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子与轮轴间的固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55167.5 | 申请日: | 2000-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4485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19 |
发明(设计)人: | 郑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钦明 |
主分类号: | B60B37/02 | 分类号: | B60B3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民华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子 轮轴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轮子固定于轮轴上的固定装置,特别是一种婴儿手推车的轮子固定装置。
婴儿手推车的构造在近年来有许多改进。除了整体结构的轻量化,使用的安全性和收合体积的缩小化都成为设计改进的重点。在这些设计改进中,重点是婴儿手推车的主体骨架材料、收合机构、安全扣件、制动结构以及避震设计等。由于上述的改进设计,使目前的婴儿手推车的重量变轻,收合体积变小,提高了安全性,且显著地改善了使用舒适性。然而,由于上述的改进,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婴儿手推车的制造成本也大幅提高,增加部份消费者的负担。
更重要的,在上述改进设计中,较少涉及轮子本体的设计。轮子在整个婴儿手推车的操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婴儿手推车必需能移动于各种不同的路面,高低起伏,而绝不容许轮子脱落,同时轮子转动的平顺也非常重要,不能为固定轮子而影响轮子的平顺转动。
在特定情况下,例如欲将婴儿手推车收纳于有限空间中时,使用者希望能藉由简单的操作而将轮子取下。在传统的婴儿手推车中,轮子无法拆卸地轴接于轮轴上,因此在这类特殊状况下,无法将轮子拆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子轴接固定装置,可稳固安全地将轮子轴接固定于轮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子轴接固定装置,让使用者可自行简易地将轮子从轮轴拆下。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子轴接固定装置,其制造成本较习知装置大幅降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子与轮轴间的固定装置,它包含:一扣环,其内缘设有多个向扣环的轴心伸展的爪片,这些爪片一致地朝扣环的轴心方向弯折;一帽盖,其侧表面在对应于该多个突片的位置设有多个穿透孔;以及,一扣合接收部份,设于该轮轴的一端部,具有分别与该多个穿透孔对应的多个凹槽。其中,该突片有足够长度,以便经由该多个穿透孔卡合于该多个凹槽中。
以下,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描述,来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其中:
图1为传统的轮子固定装置的组合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轮子固定装置的一实施例整体透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一实施例的一侧视分解图;
图4为图2所示的一实施例的一部份放大视图;
图5、6分别显示本实用新型轮子固定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簧扣环的正视图及侧视图;
图7为依照本实用新型轮子固定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的套盖及簧扣件的结合体透视图;
图8及图9分别显示本实用新型轮子固定装置一实施例的装设及拆卸的步骤图。
图1显示一种传统的轮子轴接固定装置。该装置包含一扣件101、一护盖102和一接收部103。扣件101及护盖102由具挠性的塑料制成,接收部103与轮轴为一体,位于轮轴的一端部。
扣件101包含一基环,在基环的一侧设有四个夹合部,夹合部与基环间成挠性连接,使四个夹合部所形成的一内径可藉由夹合部相对于基环的挠动而有扩张及缩小的变动。当轮子先行被轴置于接收部103时,扣件101被套设于接收部103的端侧,夹合部分别扣合入设于接收部103的外端的对应的凹槽中,藉以将轮子固定于轮轴上。接着将护盖102压套于扣件101外部,以保护该扣件,并具美观的功能。
上述传统的轴接固定装置有以下缺点。首先,扣件101必需由高强度之塑钢材质制成,其在模制及材料上的成本相对偏高。其次,尽管使用高强度之塑钢,由于轮子长时间的抵靠,扣件仍有损坏的可能,进而危及婴儿手推车的操作安全性。再者,上述的扣合设计仅容许在不使用工具下将扣件装上,然而无法在相同条件下将扣件拆卸,造成使用者的不方便。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轮子轴接固定装置的一透视图。参照图2,轮子被放置于轮轴201的一端,然后自轮轴201的该端套设依照本案的轮子轴接装置20。
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的轮子轴接固定装置的一侧视分解图。参照图3,用以承载轮子的承接部202与轮轴201的交接处设有一挡片203,该挡片203嵌在轮轴上,以使阻止轮子向内侧偏移。一护盖21套设于簧扣环205之上,用以加强安全防护。承接部202的长度较轮子204的宽度多出一预定量,例如0.5公分,使轮子可做微量的侧向移动,而又不影响轮子滚动时的稳定性。保持轮子可做微量侧向移动对本案的轴接固定装置有重要的作用。以下将对此一重要作用做详细的叙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钦明,未经郑钦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51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