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转式烘干机无效
申请号: | 00257059.9 | 申请日: | 2000-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4547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天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天荣 |
主分类号: | F26B17/32 | 分类号: | F26B17/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700 山东省龙口市龙口***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烘干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烘干吸附剂的旋转式烘干机。
工业用油(如变压器油、汽轮机油、抗燃油),在长期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使用,油液中要产生杂质、水分、气体或使其酸值增高等有害物质,严重破坏了油液的使用性能,直接影响了正常生产。如使变压器油击穿电压降低,绝缘性能下降,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易出现危险;或对机械传动部件如齿轮、轴增加腐蚀,降低其使用寿命。人们为排除工业用油中有害物质,通常在油液中加入吸附剂(如二氧化硅、硅胶),对油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脱酸处理。由于吸附剂出厂后,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受到潮湿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吸潮,使用前人们要对吸附剂进行烘干处理。现有技术中的手摇式烘干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吸附剂在烘干过程中,因烘干筒体手摇转速不均匀,造成烘干的吸附剂干湿不均匀,并使颗粒状吸附剂在烘干筒体转动过程中,进行碰撞造成碎裂,影响了吸附剂的吸附效果;二是手摇烘干装置烘干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干吸附剂干湿均匀,不易碎裂,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的旋转式烘干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主要由机架、传动装置构成;其改进在于:相对应倾斜地连于机架上的托轮,分别转动支承着烘干装置的导轨圈;连于托轮轴上的带轮与传动装置的带轮相连。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时,通常选用烘干装置的结构是:内腔封闭的圆形烘干筒体外圆上,分别连有两个导轨圈;在烘干筒体内腔表面上,分别设有主搅片和副搅片;在烘干筒体的一端设有电加热装置,该电加热装置与悬置于烘干筒体内腔的电热器端部相接;烘干筒体的另一端,设有进、出料门。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时,通常选择烘干筒体的结构为两层壳体夹层状,夹层之间设有保温层。烘干筒体的外圆上,还可以设有排气装置与其内腔相通。
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结构,通过电动传动装置控制匀速旋转烘干筒体,使烘干筒体内腔的电热器对吸附剂进行充分加热烘干,结合其内腔的搅片均匀搅拌,实现了吸附剂加工干湿均匀,不易碎裂。经测试:相同重量的吸附剂采用原来手摇式烘干装置烘干需12-18小时;采用本实用新型烘干只需4-6小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取代了原来人们手工操作,减轻了劳动强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剖面的主视图;
图2为图1带有局部剖面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1-图3所示。传动装置连于机架9上,在机架9上方的凹形槽两侧的斜面上,相对应倾斜地设有四个托轮10,托轮10转动支承着烘干装置的两个导轨圈2,连于托轮10轴端部的带轮11与传动装置的带轮13相连。所述烘干装置的结构是:内腔封闭的圆形烘干筒体3的外圆上,分别连有两个导轨圈2;在烘干筒体3的内腔表面上,分别连有2对主搅片7和副搅片16,在烘干筒体3的一端设有电加热装置8,该电加热装置8与悬置于烘干筒体3内腔的电热器6端部相接;烘干筒体3的另一端分别设有进料门15和出料门1。为增加烘干筒体3的保温效果,节省电能,通常在烘干筒体3的外壳设有两层的夹层状,夹层之间设有岩棉材料保温层5。工作时,为及时将烘干筒体内腔产生的水蒸气排出,通常在烘干筒体3外圆上设有排气装置4与其内腔相通。工作时,分别启动传动装置电机16工作和电热管6加热。通过进料门15将吸附剂置入烘干筒体3的内腔。传动装置通过带轮13、皮带12带动连于托轮10轴上的带轮11转动,四个托轮10分别转动支承着圆形烘干筒体3外圆上的2个导轨圈2,利用烘干筒体和其内腔吸附剂的重量,使导轨圈2和托轮10均匀接触,在托轮10转动的同时,也摩擦带动烘干筒体3外圆上的导轨圈2作匀速转动,大约烘干筒体每分钟转动1转。较低的转速,使置于烘干筒体内腔的吸附剂,在主搅片7和副搅片16的作用下,在筒体内腔作径向转动和轴向窜动的动态下烘干,使颗粒状吸附剂实现受热均匀,无碰撞和碎裂。大约工作4-6小时,吸附剂达到烘干要求,开启出料门1,吸附剂随烘干筒体3的转动在主搅片7的作用下,排出至料盘14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天荣,未经刘天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70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船舶平衡器
- 下一篇:自行走钢纤维分散撒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