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流抽吸风机无效
申请号: | 00257102.1 | 申请日: | 200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4531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0 |
发明(设计)人: | 林钧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钧浩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 |
代理公司: | 烟台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露晶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吸 风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污染气体的后流抽吸风机,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
现在人们使用的风机和换气扇都是依靠设在进风口内的叶轮旋转产生抽吸力吸排烟气污染物,已有通用风机和换气扇进风口的抽吸能力很差,且污染气体经过叶轮时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离出大量油脂污染物粘附在机体内部,造成机体通流部件污损严重,不易清洗,缩短风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吸能力强,气体流量大,效率高,并且能减少机体内部通流部件被污损的后流抽吸风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后流抽吸风机,包括有风机壳、叶轮、风机进风口、风机出风口,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有后流吸物嘴,后流吸物嘴设在风机壳上,其入口与风机外界连通,其出口与风机内气流通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已有的通用风机基础上加以改造而成,对已有的风机可采用离心式,也可采用混流式,风机的进风口可为单面,也可为双面,其叶轮叶片根据需要可以设计成不同的形式,出风口也可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如扩张式、收缩式等等,但是机壳内部气流通道应比已有通用风机内部气流通道的容积大,以便于经后流吸物嘴抽吸的大流量气体通过。
后流吸物嘴是本实用新型的关键部件,主要功能是借助于风机内经叶轮旋转产生的高速旋转气流的负压作用抽吸外界气体物质。后流吸物嘴的形状可以为直短管式、弯短管式,也可为气孔式或窄缝式等等,它可以设在风机壳的圆周边缘上,也可以设在风机壳的侧壁上(可单独设在一侧,也可同时设在机壳两侧),设在风机壳侧壁上时,其与机体圆心的距离应比风机进风口与机体圆心的距离大,一般可设在叶轮末端两侧或一侧的机壳侧壁上。后流吸物嘴的入口方向可以跟风机内旋转气流的切线方向一致,此时后流吸物嘴一般应设在风机壳的圆周边缘上,其入口由外向内沿切线方向指向风机内部气流通道;后流吸物嘴的入口也可跟风机内旋转气流的切线方向成一交角,此时后流吸物嘴可以设在机壳圆周边缘上,也可以设在机壳侧壁上。后流吸物嘴的数量可任意设置。
后流抽吸风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风机内叶轮旋转产生的高速旋转气流的负压作用抽吸外界气体。工作时,由风机进风口吸进的气流经叶轮加工成高速旋转气流,高速旋转气流产生较强的负压作用,于是大量外界气体还可以通过后流吸物嘴被吸入风机内,被吸进的气体物质由于受叶轮离心力的作用,被阻挡于叶轮外侧直接与高速旋转气流汇合,沿气流通道旋转流动至风机出风口处排出。由于采用多孔口抽吸气体,因此抽吸范围扩大,风机气体流量增大,而风机内部气体流量增大,也就减少了油污挂壁能力,减轻对风机内部的污染。
后流吸物嘴的入口与旋转气流切线方向成一交角时,其入口的朝向可与风机进风口的朝向同向(包括单面进风口和双面进风口);也可与进风口背向,即采用单面进风口风机,后流吸物嘴设在机壳圆周边缘上时,其入口背向风机进风口的一侧,或者将后流吸物嘴设置在风机进风口另一侧机壳的侧壁上,就是说使风机进风口与后流吸物嘴分别从不同的空间环境吸进不同的气体,例如,让风机进风口置于洁净空气环境中抽吸干净空气,让后流吸物嘴抽吸污染气体,根据上述的工作原理,污染气体进入风机后,受叶轮离心力的作用直接与叶轮外侧的高速旋转气流汇合,沿气流通道排出,污染气体不经叶轮旋转而分离出油脂,大大减轻了对叶轮及风机内部的污损。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第一,气体流量大:现有的风机(包括离心式、轴流式等)都是靠风机进风口一处吸进气体,而本实用新型后流抽吸风机是利用风机进风口和后流吸物嘴双重部件吸进气体,且后流吸物嘴的迎风面积根据需要,可以设计成比风机进风口迎风面积大一倍或几倍,使气体流量增大;第二,抽吸能量大:已有的通风机都是靠风机进风口处旋转气流形成的负压作用抽吸外部气体,但气体在风机叶轮叶片进口处的流速和能量要比在风机叶轮叶片出口处的流速和能量小得多,故而其产生的负压作用就小得多,进风口处的抽吸力就比较小,而后流抽吸风机的后流吸物嘴却是利用风机叶轮出口处(包括叶轮末端两侧和叶轮叶片出口外侧)的高速高能量气流产生的负压作用抽吸外界气体物质,所以其抽吸能量就大得多;第三,可以大大减少对叶轮及风机内部的污损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图2的A向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图4的B向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钧浩,未经林钧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71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