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式振子臭氧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00258365.8 | 申请日: | 2000-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4488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建英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嘉卉 |
地址: | 065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臭氧发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备臭氧的生产设备。
目前生产臭氧的方法有化学法、紫外线法、电解法和电晕法四种。化学法生产的臭氧量太少,成本高,无实用价值。紫外线法产量较低,应用范围具有局限性。电解法可以供给高浓度的臭氧,但仍处于试验室状态,很难达到工业化生产水平。电晕法采用“高频陶瓷沿面放电臭氧生成技术”,解决了臭氧发生器的小型化、实用化问题,成为目前唯一的工程化技术。但这种陶瓷沿面放电臭氧发生器是将金属膏印刷膜烧结在陶瓷表面,金属电极裸露在外,由于金属离子的迁移和臭氧的腐蚀性,因此这种臭氧发生器的使用寿命短。而且这种臭氧发生器在工作时是沿着陶瓷板上的电晕极的周边放电形成电晕,电晕极板面积越大,极间电容越大,电能无功耗越大,其电能转换率约为3%~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板式振子臭氧发生器,采用在电极之间空隙中加入金属振子的结构,而且电极与振子均用氧化铝陶瓷包裹保护,达到提高电能转换率,延长器件使用寿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这种板式振子臭氧发生器包括由端瓷固定板5和侧瓷固定板6组成的放电仓9,固装在放电仓9上的高压高频输入1、7,及开在放电仓9上的进气口10、出气口11,其改进之处在于固装在放电仓9上的电极3分成两组,每组至少为一个,分别相交叉间隔排列,且放置在电极3内部的导体4分别与高压高频输入1、7并联;每相邻的两电极3之间放置固定在放电仓9上的板式振子2,且板式振子2与电极3之间不接触;所述的电极3与板式振子2外周均包裹氧化铝陶瓷。
所述的端瓷固定板5内放置导体8。
由于这种板式振子臭氧发生器在两个电极之间加入高导电率金属振子,工作时振子与两个电极之间空隙中放电,将通过器件的电流形成电晕,可获取高浓度臭氧,使电能转换率高达10%以上。而且电极和振子用氧化铝陶瓷包裹保护,根除了器件电极氧化和离子漂移等因素,可将器件连续使用寿命延长到十万小时以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该板式振子臭氧发生器的主剖视图;
图2为该板式振子臭氧发生器的侧剖视图。
请参阅图1、图2所示,图中放电仓9由端瓷固定板5和侧瓷固定板6组成一封闭空间,高压高频输入1、7固装在侧瓷固定板6上,进气口10、出气口11开在侧瓷固定板6上。电极3固装在放电仓9的侧瓷固定板6上,将放电仓9等分成若干等体积的空间。电极3分成两组,每组至少为一个,分别相交叉间隔排列。电极3内放置导体4,相应的导体4也分成两组,分别与高压高频输入1、7并联。每相邻的电极3之间放置板式振子2,且板式振子2与电极3之间不接触。电极3与板式振子2外周均包裹氧化铝陶瓷。板式振子2采用高导电率的金属制成,固定在侧瓷固定板6上,并且板式振子2所在的平面与进气口10、出气口11所在的平面平行。上下两个端瓷固定板5内分别放置导体8,起到高频屏蔽的作用。
制备臭氧时,输入高压高频电流,板式振子2与两电极3之间空隙中放电,形成电晕。同时空气由进气口10进入放电仓9,在电晕作用下形成高浓度臭氧,然后由出气口11输出。这种板式振子臭氧发生器是通过输入的空气进行冷却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英,未经张建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83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规格新型机械立窑
- 下一篇:电阻加热式超高温真空烧结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