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伞中棒安全扣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0259090.5 | 申请日: | 200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4509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03 |
发明(设计)人: | 柯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金松 |
主分类号: | A45B25/08 | 分类号: | A45B25/08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吉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大珠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伞中棒 安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类,特别涉及一种伞中棒安全扣合结构。
常见的多折伞构造,通常是利用不等直径的套管相套接而组合,是在第一套筒的内部设有一弹弓,配合活动巢上设有卡槽,使开伞时,使弹弓向外凸出,并卡制于活动巢的卡合槽缘或其端缘而定位,当多节套管呈上小下大的排列时,其第一套管的直径较小,而活动巢的内径必须大于最下节套管的外径,因此弹弓外伸的距离并无法有效接触到活动巢的侧壁,因此无法获得定位卡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针对上述多折伞存在的无法定位卡制的缺欠,提供一种伞中棒安全扣合结构,特别使用于五折或五折以上的伞具,可达成定位卡制的效果,使伞具得以安全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伞中棒安全扣合结构,它是藉由一特殊的活动巢结合有控制片,相对于设在第一套管内部的弹弓,而在其间设有一定位栓及小弹簧,利用定位栓有效的卡制住弹弓的上缘,使伞具维持于开伞状态;另可藉按压控制片,使弹弓内缩,而完成收伞。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外观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外观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合伞骨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合伞骨开伞后剖视示意图。
1为伞中棒、11为第一套管、12为第二套管、13为第三套管、14为第四套管、2为弹弓、3为活动巢、31为控制片、32为定位栓、321为斜面、33为小弹簧、34为弯折部、4为握把、5为铁丝。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中棒1、弹弓2、活动巢3、握把4、铁丝5所构成,其中伞中棒1是由上而下直径渐粗的第一套管11、第二套管12、第三套管13及第四套管14组成,而弹弓2是设于第一套管11的内部,另外,活动巢3为可滑动式的设在中棒1的外部,其内径必大于第四套管14的外径;握把4则与第四套管14相连接;活动巢3的一侧装设有一控制片31,其间设有一定位栓32及小弹簧33,可使定位栓32容置于活动巢3相对位置的槽孔内,并有弹性向内伸出,而定位栓32的下侧缘设有一斜面321;控制片31是可由结合伞骨的铁丝5固定束合于活动巢3上,形成一体的构造,其下端设有一弯折部34的自由端。
如附图4所示,当打开伞具时,弹弓2的上端由第一套管11的隙缝向外弹出,而活动巢3上移后,定位栓32在不受阻挡后便向内弹出,恰可抵顶于弹弓2的上缘,而使活动巢3整体获得定位的卡制力,不会下移而完成开伞效果,克服常见伞具弹弓无法卡制到活动巢的缺欠;当收伞时,使用者只须压按控制片31,藉弯折部34将弹弓2向内压入,使其顺沿斜面321脱离与定位栓32的卡制,乃能完成收伞的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金松,未经柯金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90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轨道双层玻璃带网格框内接型不锈钢推拉窗
- 下一篇:一种用于吸收甲醛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