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活页通风调节器无效
申请号: | 00259375.0 | 申请日: | 200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4532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0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民;俞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伟民;俞建国 |
主分类号: | F24F7/00 | 分类号: | F24F7/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志萍 |
地址: | 315112 浙江省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页 通风 调节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合于与墙体固定的通风调节装置。
现有的固定式百叶门窗,虽然能使室内维持通风状态,但由于其页片是固定的不能进行调节,因而不适宜在空调房使用。而现在人们在使用空调时往往都将所有的门、门窗关闭,使室内处于一密封状态,这样由于室内外空气不流通,室内空气混浊,空气质量差,非常不利于人们身体健康。因此单纯依靠门、门窗已不能满足人们通风换气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更趋合理、适宜与传统百叶门窗结合使用的双活页通风调节器,它不仅能任意调节通风口大小,且能过滤尘埃,将空气中夹带的尘埃阻隔在室外。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该双活页通风调节器,包括与墙体固定的固定框,在固定框的前、后两框板上分别制有数个平行排列的通风口,且前、后框板上通风口相互一一对应,而在固定框内装有一可调节上述各通风口大小的连动双活页和一金属滤网,活页由一控制件控制。
所述的各通风口均可加工成长条形、圆形或其它形状,并按纵向或横向均匀分布。
所述的控制件可以是一拨钮,它安装在前框板上并与活页固连,它可带动活页沿腰形孔来回移动。
所述的控制件也可以是一可带动活页来回移动的旋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双活页连动结构,可以满足密封或通风需要,并可任意调节通风大小;在室内成对安装,可以使室内空气形成对流,既可滤尘又能同时保证室内良好的通风,若在空调房使用,可改善空气质量,有别于人的身体健康,因此是现代家居或公共场所的新一代理想通风器,可以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在全通风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在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在关闭状态时的主视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它由固定框、滤网3、活页6和拨钮4组成。固定框为一矩形框架,它由前框板1、后框板5和侧板8组装而成,并可由不锈钢、铝合金或塑钢型材制成,其中所述的前框板1朝室内安装,后框板5朝室外安装。在前、后框板的对称两侧分别有数个按一定间隔纵向平行排列的长条形通风口2,并且前、后框板上的通风口均一一相互对应。两通风口的间隔距离不能小于通风口的宽度。
两活页6分别位于前、后框板1、5的背部,并紧贴框板安装,活页上的通风口分布与框板上通风口分布一致,在通风口处于全通风状态时,活页上的通风口与框板上的通风口处于重叠状态。
连动两活页动作的拨钮4安装在前框板1的中心位置,并通过两连接螺钉7分别穿过前框板1上的两腰形孔9将两活页6固连,该拨钮4可沿腰形孔9左右来回移动。使用时,只要手动拨钮4,改变活页6向左或向右的移动距离,即可达到调节通风口大小的目的。
滤网3用金属制成,它位于两活页6之间,并与前框板1固定。滤网3的作用是过滤空气中的尘埃,在通风时将空气中的微小尘埃阻隔在室外。
实施例2的结构如图4所示,它的结构基本上同实施例1一致,区别之处是控制件不同,由实施例1的拨钮4改为旋钮10控制,相应的前框板1上的两腰形孔9也改制成适合旋钮安装的两圆弧形孔,使用时,只要按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旋钮,即可改变活页的左、右移动距离,从而也可达到改变通风大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两种实施方案,它还可以具有其它结构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例如为了方便使用者,可将拨钮、旋钮控制设计成电子摇控控制。将纵向分布的通风口设计成横向分布,通风口的形状也可加工成圆形或其它形状等,相应的活页和控制件作一些适当改进,使活页的左、右移动改为上、下移动,改变活页的上、下移动距离,也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最好成对安装,并要安装在相对的两墙体上,使它们形成对流,提高通风效果,若使用在车站、码头候车室或大厦等可分层连体安装。同时本通风调节器与传统百叶窗配合使用,百叶窗固定安装在通风调节器的背部,靠室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伟民;俞建国,未经陈伟民;俞建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93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引线器
- 下一篇:二胡类拉弦乐器弦轴微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