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水治理高效混流增氧的曝气器无效
申请号: | 00259495.1 | 申请日: | 200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4571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31 |
发明(设计)人: | 章永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永泰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C02F3/2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 治理 高效 混流增氧 曝气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污水治理增氧的曝气器,特别是一种污水治理高效混流增氧的曝气器,属于环保污水处理领域。
污水治理中控制污染源和水域抑藻是当前防治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环节,利用物理法进行除藻、抑藻是最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从现有技术的检索资料进行分析,大多充氧或充气装置均存在充氧利用率低的情况,常在25~30%,如悬浮式微孔曝气装置,专利号98204611.1其微孔曝气器为长圆柱型膜管式结构,其内层为与支通气管连通且管壁上有若干个透孔的硬质管,硬质管外紧紧环绕包裹着一层软质的、有硬性的塑料或者橡胶管(即膜管),套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在非通气情况下呈闭合状态的微孔,空气进入硬质管和外层套管之间,顶开微孔,形成均匀细小的气泡扩散到水中,当曝气停止后,微孔恢复闭合状态。该装置在必要时还可按需要进行移动,包括平行移动、往复移动、绕池心作圆周移动,但微孔曝气容易阻塞,阻塞后充氧性能降低;该装置可以在曝气池内作一定的移动,但在曝气池的边缘、角落处不能进行曝气,出现死角,使得曝气池内曝气不能达到完全均匀;该装置的外层套管采用软塑料或橡胶材料,当污水中时含有酸、碱性物质,长时间使用会出现材料老化现象,失去自动闭合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水治理高效混流增氧的曝气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为空心管道,管道上设有出水通孔,外形可以是三角形或条状形或环形,也可是几种形状的综合,其上端与气液混合体的出水口连接,通孔的孔径和开设的数量根据水质和需要确定。本实用新型布置在水下,根据不同水质调整深度,可以作为移动式使用,也可以装在船体上,在船体上使用时,根据船体的实际情况和航速要求,对其进行固定。通过开设的出水通孔,把富氧水均匀释放到外界水体中,从而保证富氧水在水中能各层分布,而且所释放的富氧水具有一定的压力,可以带动周围水体的旋流,加速氧的平均分布。充分混合的水气混合物经曝气器喷射,在混掺的过程中,增加了气水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使氧分子在瞬间(1-2ms)完全从气相向液相的转化。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船体上,可进行全水域的曝气充氧,还可按需要进行完全移动式充氧,使水产生大流旋流,不存在死角,可完全避免曝气机产生的限域或阻滞现象。氧的利用率>>30%。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空心管道1,管道1上设有出水通孔2,外形可以是三角形或条状形或环形,也可是几种形状的综合,其上端与气液混合体的出水口3连接,通孔2的孔径和开设的数量根据水质和需要确定。本实用新型布置在水下,根据不同水质调整深度,可以作为完全移动式使用,也可以装在船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永泰,未经章永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94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场跑道异物快速清除装置
- 下一篇:防盗复合型智能安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