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尾式助泳救生衣无效
申请号: | 00260330.6 | 申请日: | 200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4542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7 |
发明(设计)人: | 阎林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阎林洲 |
主分类号: | B63C9/08 | 分类号: | B63C9/08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雷立康 |
地址: | 030009 山西省太原市新***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尾式助泳 救生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尾式助泳救生衣。
目前游泳者和船上使用的救生工具只有救生衣和救生圈。这两种救生工具只能保证溺水者和戏水者在水面浮动并成为他们游动前进的阻力。因此当出现水难或海难时,遇难者只能在原地待救,而不能在短时间内脱离危险区域,因而存在着功能单一和使用范围狭小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提供救生又能助泳的双尾式助泳救生衣。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
该双尾式助泳救生衣,它包括由肩带、腹带、两个胸浮子、背垫、固定板和两个背浮子组成的救生装置,两个胸浮子分别设在背垫两侧的前面并经肩带与背垫连在一起,腹带设在背垫的中部,两个背浮子设在固定板的两侧,其中:它还包括由夹座、拉紧带、脚蹬子、滑轨架、回位弹簧、滑动体、短连杆、长连杆组成的驱动装置和一对能反向运动的鱼尾,夹座的后部设置有滑轨架,在滑轨架上设有滑动体,脚蹬子设在滑动体的中部,滑动体的中后部与短连杆的一端绞接,短连杆的另一端与长连杆的一端相联接,长连杆的另一端与一对鱼尾的端部联接,一对鱼尾设在滑轨架的尾架上,回位弹簧设在夹座和滑动体的之间且位于滑轨架的下面,夹座的后端经销轴与背垫的后部相绞接,夹座的前端设有拉紧带,固定板设在滑轨架前端的上面。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因此,它在原救生作用的基础上能帮助遇难者快速游动,迅速脱离危险区域,因而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功能多,使用范围宽,既能提供救生又能助泳等优点。本实用新型不仅可救生助泳也能成为抗洪救灾,单兵水下攻击的工具。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着装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它包括由肩带1、腹带3、两个胸浮子2、背垫5、固定板15和两个背浮子7组成的救生装置,两个胸浮子2分别设在背垫5两侧的前面并经肩带1与背垫5连在一起,腹带3设在背垫5的中部,两个背浮子7设在固定板15的两侧;其中它还包括由夹座6、拉紧带4、脚蹬子10、滑轨架14、回位弹簧8、滑动体9、短连杆11、长连杆12组成的驱动装置和一对能反向运动的鱼尾13,夹座6的后部设置有滑轨架14,在滑轨架14上设有滑动体9,脚蹬子10设在滑动体9的中部,滑动体9的中后部与短连杆11的一端铰接,短连杆11的另一端与长连杆12的一端相联接,长连杆12的另一端与一对鱼尾13的端部联接,一对鱼尾13设在滑轨架14的尾架上,回位弹簧8设在夹座6和滑动体9的之间且位于滑轨架14的下面,夹座6的后端经销轴16与背垫5的后部相绞接,夹座6的前端设有拉紧带4,固定板15设在滑轨架14前端的上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游泳者在陆上或水中漂浮时,将背浮子和驱动装置装在背垫的后部(见附图3),此时不影响使用者的行走与在水中漂浮。当遇到危险时,将背浮子和驱动装置从背垫上绕销轴转至胯下,并将拉紧带与腹带联在一起把驱动装置固定在两腿之间。这时,使用者只需双脚同时向下蹬脚蹬子,就使滑动体下滑推动短连杆和长连杆带动两个鱼尾反方向摆动,驱动水推动使用者向前运动。回摆时,只需曲腿动作,鱼尾就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因此游泳者蹬一个来回,鱼尾的摆动会两次推动泳者向前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阎林洲,未经阎林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03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斜口防滴糊的瓶口结构
- 下一篇:法兰环缝局部真空电子束焊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