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冷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62416.8 | 申请日: | 200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4585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07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政树;百崎信;藤原辰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41/00 | 分类号: | F25B4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宏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使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制冷装置,尤其涉及使在制冷剂回路内循环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组分稳定化的技术。
现有的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一般将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用制冷剂配管依次连接而构成。并且,在这种制冷剂回路中,象日本实用新型公开1999年第72257号公报所揭示那样,在压缩机的吸入配管上安装有储液器。在该储液器内,从气体制冷剂中分离出混入低压气体制冷剂中的液体制冷剂。但是,如图2所示,在储液器1内,一部分制冷剂以液体制冷剂RL的状态滞留在回路内。
另一方面,R407C等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由混合沸点不同的许多制冷剂构成。并且,若各组分制冷剂的比例、即组分比不同,则其特性就不同。因此,为使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发挥一定的特性,其组分被严格规定。
然而,当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中使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时,流入储液器1内的低压制冷剂基本上是气体制冷剂RG,当其中包含液体制冷剂RL时,该液体制冷剂RL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特性上,处于难以蒸发的高沸点制冷剂(R407C的场合为R134a)的组分比较高、而易蒸发的低沸点制冷剂(R407C的场合为R32)的组分比较低的状态。
此外,由于液体制冷剂RL与气体制冷剂RG相比,其密度较高,故在滞留有制冷剂的储液器1内,在液体制冷剂中含有较多的高沸点制冷剂,相反,气体制冷剂RG与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原来组分相比,高沸点制冷剂的比例处于非常低的状态。因此,从储液器就流出高沸点制冷剂的比例较低、低沸点制冷剂的比例较高的气体制冷剂RG,并被吸入压缩机。
从上得知,在上述例子中,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不同于原来组分比的状态下在制冷剂回路内循环。因此,会有因制冷剂特性的变化使高压压力上升等而使有制冷装置难以发挥原来的效力之虞,且会有使运转效率下降、制冷装置的可靠性下降等之虞。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在制冷剂回路内流动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组分稳定而可防止制冷装置的可靠性下降的制冷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制冷装置中,一边将制冷剂储存在高压储存器等的储存部一边使其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
具体地说,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以具有利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装置为前提的。该制冷装置的结构是,在该制冷剂回路的高压液体管路上,设置一边储存所述制冷剂一边使液体制冷剂流出的储存部。
在上述结构中,最好将制冷剂回路构成在压缩机的吸入侧未设有储液器的制冷剂回路。即,最好将蒸发器直接与压缩机的吸入侧连接。而此场合的“直接”当然不是指连在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连接四通切换阀等的结构也不使用,而是指不夹装储液器而将蒸发器与压缩机连接。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设置切换机构和方向控制回路,切换机构使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循环方向反转;方向控制回路在各循环方向使来自冷凝器的液体制冷剂流入储存部,且最好做成如下结构:即在储存部的下游侧,连接有作为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构成要素的膨胀机构。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最好设置处于储存部与膨胀机构之间的液体配管与压缩机的排出配管之间的液封防止通道,并将该液封防止通道构成允许制冷剂从所述液体配管侧向排出配管侧流通的单向通道。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最好具有:排出管温度传感器;冷凝器温度传感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以及根据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而对作为制冷剂回路的构成要素的膨胀机构的开度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使用R407C作为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在上述解决方案中,R407C等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其剩余部分一边被储存在高压储存器等的储存部内,一边在制冷剂回路内循环。该储存部内是高压,几乎以液体制冷剂的状态存在,与液体制冷剂相比,气体制冷剂的量是少量的。另外,储存部内的气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相比非常小。如上所述,即使R32稍许气化,储存在储存部内的液体制冷剂,其高沸点制冷剂与低沸点制冷剂的组分比和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组分的原来组分比几乎是未变化的状态,由于该液体制冷剂从储存部流出,故稳定的组分比的制冷剂就在制冷剂回路内循环。
尤其,在上述结构中,若做成在压缩机的吸入侧不使用储液器的结构,则该低压气体管路中的组分不产生变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24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杆接地线绕线架
- 下一篇:一种通用性串列汇流排扩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