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钓具的弹力快速别针无效
申请号: | 00262786.8 | 申请日: | 2000-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4564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31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顺昌渔具(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91/047 | 分类号: | A01K91/04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51810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钓具 弹力 快速 别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钓具的弹力快速别针。
钓鱼时,钓鱼人在整个垂钓的过程中最令人兴奋的莫过于中鱼之后溜鱼的过程,而相对的最令人失望扫兴的莫过于中鱼之后却因为断线或脱钩而使得鱼儿脱逃。因为鱼儿上钩前,因为钓鱼人对于信号判断的快慢,经常会有脱钩的情况发生,主要在于瞬间起竿时强制拉力所造成,而中鱼后却因鱼儿急于逃离而猛力拉扯,至使鱼线瞬间产生剪力而造成主线或子线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钓具的弹力快速别针,达到使用方便,钓鱼时不易扯断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方案是:一种用于钓具的弹力快速别针,其前端与钓具的主线相连,后端与子线钩组相连,它包括铅皮座;其特征是:还包括铜环、弹簧及别针;弹簧位于铅皮座的内部,铜环和别针则分别位于铅皮座的前、后两端,并分别与主线和子线钩组相连,二者之间则通过弹簧弹性连接。
采用以上方案的有益效果:弹簧的采用则可缓冲瞬间的冲力,从而减少断线。后端的别针使得更换子钩组的时间大大缩短,使用更加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弹力快速别针示意图。
图2是现有钓具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弹力快速别针使用状态示意图。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见图2,现有的钓具在主线20和子线钩组40之间的连接装置包括有太空豆21、铅皮座3、连接环22(即连接器)。由于连接器22的存在,增加了其复杂性,提高了成本,并且使得渔讯变得不灵敏。而连接器与子线钩组40之间的拆卸、安装也不方便。整个钓线,包括铅皮座3在内,都是采用硬连接,这样在中鱼后由于鱼儿的挣扎,很容易导致断线。
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钓具的弹力快速别针,可解决上述问题。其前端与钓具的主线20相连,后端与子线钩组40相连,它包括铅皮座3、铜环1、弹簧4及别针5;弹簧4位于铅皮座3的内部,铜环1和别针5则分别位于铅皮座3的前、后两端,并分别与主线20和子线钩组40相连,二者之间则通过弹簧4弹性连接。
产品内部置放弹簧4,系钓具产品之新创作,亦为本产品之重点,其主要功能是在防止钓鱼人在中鱼前后的防范。鱼儿上钩前,因为钓鱼人对于信号判断的快慢不同,经常会有脱钩的情况发生,主要在于瞬间起竿时强制拉力所造成;同时,中鱼后也会因鱼儿急于逃离而猛力拉扯,至使鱼线瞬间产生剪力而造成主线或子线断裂。而弹力快速别针中的弹簧4即可产生调节的功能,避免中鱼前后脱钩断线的状况,如同车轮上之减震器,瞬间将鱼儿拉力与钓鱼人溜鱼所产生的剪力瞬间降低以防止脱钩以及鱼线断裂,而造成了鱼儿脱逃的遗憾。
所述铜环1可绕铅皮座3的轴线方向做360度旋转,其旋转机构可以是轴承式、轴孔式等。由于铜环设计可以360度旋转,产生了轴承的效果,使钓组在主线与子线连接处不须增加连结器,不但降低了钓鱼用具成本,并且提高了钓组的敏感度,因为钓鱼过程中水面下之渔线接点越少则鱼儿中饵时,渔讯将会越清楚越快速,这将使钓鱼人在第一时间能将鱼儿钓上,并防止因渔讯不明确而错失起竿上鱼的机会。
所述铅皮座3的前、后端各有一个带压花的端盖2,所述铅皮座3可从端盖2上拧下更换。产品两端采用机械压花成形,防止钓用人在装配过程中,因为滑动而造成装配不易或脱落。铅皮座3是产品中段采用一体成形之结构,可更换不同大小、重量的铅皮座3,使得钓鱼人可以利用中段之结构自行增加或减少铅片的重量,确保能在最短的时间将浮标调整在最佳的位置以节省钓鱼人前置的准备时间,并提升钓鱼人钓鱼之兴趣。
产品的最尾部采用快速别针的设计,本设计的最主要优点在于钓鱼人在于子线断裂之后或是在钓鱼人进入新钓场时,不熟悉新水域的鱼种而必须多次更换钩组时,可以简单迅速的更换子线钩组不至于因为更换新钩组而耽误钓鱼的时间,影响渔获;且配合子线钩组上的O型环,在钓鱼的效里上更增加了一层保护,以确保鱼儿上钩之后可以百分之百地将鱼钓起,同时使得钓鱼之配件能精简至最理想的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顺昌渔具(深圳)有限公司,未经顺昌渔具(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27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