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复式漏电保护器无效
申请号: | 00262809.0 | 申请日: | 200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4682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26 |
发明(设计)人: | 林李杰;林李东;林李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李杰 |
主分类号: | H02H3/08 | 分类号: | H02H3/08;H02H3/24;H02H3/20;H01H8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4 浙江省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式 漏电 保护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用电保护装置,尤其是指自复式漏电保护器。
用电安全十分重要。随着人们对用电安全意识的提高,漏电保护器的用量越来越大,且对漏电保护器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过载短路过压漏电保护开关”(ZL94214859)具有过载、短路、过压、漏电保护功能,“一种综合漏电保护器”(ZL95225441)具有漏电、过载、短路、过压、欠压、瞬时断电保护功能,等等。实际上,在开机送电或重合闸时,缓变漏电信号有时成为突变漏电信号,使保护器发生误动作,具有防止该类现象发生功能的漏电保护器是有实际应用意义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自复式漏电保护器,它不但具有漏电、过压、欠压、过流等保护功能,而且能防止开机送电或重合闸时缓变漏电信号成为突变漏电信号使保护器发生误动作,并能自动重合送电。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及其产生的有益效果作一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方框图。
如图1所示,一种自复式漏电保护器,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TA↓和继电器J↓,具有电源电路、信号输入及检波放大电路、信号滤波电路、运放比较器电压形成电路、缓变漏电比较器电路、正负脉冲比较器及其附属电路、过压欠压保护电路、过流保护电路、执行电路和实验电路,其特征在于:
(1)电源电路主要由电阻R26↓、电容C1↓、C2↓、C4↓、二极管D1↓~D4↓、稳压管Z1↓和Z2↓构成,电源接电容C1↓、电阻R26↓至由二极管D1↓~D4↓组成的桥式整流器,再由电容C2↓和C4↓滤波后分别由稳压管Z1↓和Z2↓分压供各电路使用。
降压电容C1↓将220V电压通过自身对交流电的容抗,将电压降为27V左右,经桥式整流、再由电容C2↓和C4↓滤波后分别由稳压管Z1↓和Z2↓分压成+12V、-12V供各单元电路使用。
(2)信号输入及检波放大电路主要由取样电路和运放器IC1↓构成,电流互感器TA↓与电容C3↓、电阻R1↓并联后接电阻R2↓组成取样电路,二极管D5↓和D6↓反相并接在运放器IC1↓的输入端,电阻R2↓再至运放器IC1↓反相输入端5脚,电阻R4↓跨接在运放器IC1↓反相输入端5脚和输出端7脚接二极管D8↓之间,二极管D7↓在运放器IC1↓反相输入端5脚和输出端7脚之间。
电容C3↓、电阻R1↓、R2↓起抗干扰和衰减作用,二极管D5↓、D6↓反相并接在运放器IC1↓输入端。其作用是限制输入信号的幅值在0.7以内,防止高幅值信号损坏运放器IC1↓。电阻R4↓为反馈电阻,是为了消除运放器IC1↓输入基流不平衡引起的失调而设置。当零序电流互感器TA↓有漏电信号时,运放器IC1↓成为比例器,运放器IC1↓5脚输入负半周漏电信号时,7脚输出为高电位,这时二极管D7↓截止而二极管D8↓导通,经电阻R4↓反馈到5脚,处于闭环工作,其闭环增益K=-(R4/R2),也就是说输出电压是输入电压的-(R4/R2)倍。但当运放器IC1↓5脚输入正半周漏电信号时,7脚输出为低电位,此时二极管D8↓截止而D7↓导通,运放器IC1↓增益小于1,输出为电位。总之,该运放器IC1↓只对负半周信号进行放大,输出的电压幅值是输入的K倍,波形是正值脉动波。
(3)信号滤波电路主要由电阻R6↓和R7↓、电容C5↓和C6↓组成,电阻R6↓和R7↓并接电容C5↓和C6↓构成∏形滤波电路。
运放器IC1↓输出信号是正值脉动波,经∏形滤波电路后变成平滑的直流信号。该直流信号是随运放器IC1↓输入的漏电信号的大小而变化,因而直接反映了漏电情况。把交流漏电信号变换成直流信号的原因是本实用新型需要区分突变漏电和缓变漏电,只有直流信号才能用微分电路来加以区分变化率大小。
(4)运放比较器基准电压形成电路主要有电阻R9↓~R14↓、缓变漏电比较器IC2↓、正脉冲比较器IC7↓、突变漏电比较器即负脉冲比较器IC8↓组成,整流器正输出端接电阻R9↓和R10↓分压至缓变漏电比较器IC2↓反相输入端2脚、接电阻R13↓和R14↓分压至突变漏电比较器IC8↓同相输入端10脚、接电阻R11↓和R12分压至正脉冲比较器IC7↓反相输入端6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李杰,未经林李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28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