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灯的改良构造无效
申请号: | 00263206.3 | 申请日: | 200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4548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7 |
发明(设计)人: | 叶昭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昭钦 |
主分类号: | H01J5/08 | 分类号: | H01J5/08;F21S4/00;//F21W131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台湾彰化县田中镇***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是与照明灯具有关,特别是一种灯的改良构造。
一般主要常用的灯泡或灯管,大至上可分为二种:
一种为习用的钨丝灯泡(LAMP BULB),其主要的构造是在一密闭可透光的玻璃罩内设有至少一条的钨丝,并于玻璃罩内抽出空气充入惰性气体,利用钨丝通电时会发热发亮,来达到发光的目的,例如美国专利第6054812号或如第4764707号,然而此种灯泡有许多的缺点,例如在制造时玻璃罩内真空度必需要很高,不可以有氧的残留,而且要充入惰性气体(氩)以防止钨丝烧毁,搬运时钨丝又容易因震动而断裂造成断路,使用时耗电量大、灯泡本身会发热甚至发烫,使用寿命又不长(约一千小时)等等问题。
另一种则是所谓的日光灯(FLUORESCENT TUBE),其主要构造是在一可透光管体的两端装设有放电电极,该电极上需经特殊的处理以涂布上碳酸钙或碳酸钡等材质,该管体的内壁面涂装有萤光涂料,管体内则充入惰性气体氨与汞蒸气,利用碳酸钡等材质的游离电子使汞蒸气电子能阶发生改变,再由电子能阶的回位释放出紫外线,再利用紫外线打击萤光涂料产生发光的效果,例如美国专利第5709578号,然而汞是一种具有毒性的物质,会在人体内堆积并对人体会造成伤害,因此此类灯具不论是在生产制造或是在后绩的回收处理上都会造成很大的环保问题,而且使用寿命也会因碳酸钡等材质的损耗而结束(约一万小时)。又或如美国专利第5128590号为一般常见的省电灯泡(COMPACT FLUORESENT LAMP),其发光的原理与日光灯相同,此类的产品虽然为能省电而于其灯座上加设一电子安定器(ELECTRONIC BALLAST),以改变外部输入电流的电压达到省电30%以上的目的,但其本身灯管的环保问题仍与日光灯相同,并未有较佳的改善。
缘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的改良构造,其构造简单、托电量小、使用寿命长、温度低、制造成本低。
为能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灯的改良构造包含有:一壳体,是以可透光的材质所制成,该壳体的内壁面涂装有萤光涂料,壳体的一端设有一枢接部,使该壳体内部形成一密闭的空间,该枢接部可用于与一般的灯座枢接,以导通电流;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设于该壳体内,与该枢接部以电路连通,可由外部所输入的电流使其发出紫外线光。
其中该灯的改良构造还装设有一安定器,与该枢接部以电路连通。
其中该壳体内可抽成真空。
其中该壳体内可充入惰性气体。
其中该惰性气体可为氮气。
其中该枢接部为一螺旋式接头。
其中该枢接部为一嵌入式接头。
以下兹举三较佳实施例配合图式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达成的功效与特征,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剖面视图。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灯的改良构造,包含有:
一壳体10,是以可透光的材料例如玻璃、塑胶或玻璃纤维等材质所制成,于本实施例中为一以玻璃材质所制成的圆弧形壳体,该壳体的内壁面涂装有一层的萤光涂料11(PHOSPHORESCENTCOATING),该壳体的一端设有一枢接部12,使该壳体内部形成一密闭的空间,该枢接部于本实施例中为一螺旋式接头(SCREWBASE),其外环面设有螺纹13,使该枢接部可用于与一般的灯座枢接,以连通导入电流。
若干个可发出赀外光的发光二极管14(Light Emitting Diode),设于该壳体密闭的空间内,与该枢接部12以并联或串联的电路连通,该等LED可由外部所输入的电流使其发出紫外线光,于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为三个3.6V并联的LED。
以上述构造的组合,本实用新型灯的改良构造于电流接通时,外部的电流会经由枢接部12进入再通入该玻璃壳体10内的LED,而该等LEDI4会因电流的通入而发出紫外线先,再利用此紫外线光去打击该壳体内壁面所涂装的萤光涂料,便可使该壳体的壁面发出亮光,以形成如同日光灯管般的发光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昭钦,未经叶昭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32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