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加窗台空间的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0263647.6 | 申请日: | 200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4544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基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基裕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6B1/7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燕秋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加 窗台 空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加窗台空间的结构。
现今设于建筑物中的窗框,按照传统的土木施工法,必然是将窗框嵌接在墙中,由于墙壁的厚度有限,并无法形成较宽较深的窗台。因为增加墙壁厚度,既浪费建材,同时也降低了整体的室内空间,所以较少人采用,于是形成窗户的厚度比墙小的结构,这种结构已被使用了很久的时间,于窗户内仅形成一小条的窗台空间,通常内面仅预留数公分宽,无法放置一些花草等观赏用小植物。若能有一小空间,放上些摆饰,能让单调的窗户处,更显得具有生机盎然,产生五颜六色的植物或摆饰等等的变化,能改善室内空间的僵硬感,但绝大部份窗户于新建筑建成后即已如此,要变更结构的设置方式,在习用的方法,只有拆掉重做,向外延伸,通常拆掉重做,系在窗框处外方以水泥延伸出一新窗框,将原来窗子外移,才能拓展空间,但如此会同时破坏了外墙的外观,为了扩展使用空间,使用土木修筑方式,需要数个工作天,更会将窗户附近区域弄脏,且会破坏水泥的防水固定结构,因为拆除旧窗另装新窗,其间尘土飞扬,甚至需搬离数日,均有其不切合实际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加窗台空间的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增加窗台空间的结构,它包括:
一对固定槽,系在要装设窗户处的外墙外表的窗槽上、下缘处分别设有一顶固定槽与一底固定槽;
一窗框座,由顶、底固定框条与两侧的固定框条组成,系分别于所述顶固定槽中接所述顶固定框条,于所述底固定槽中接所述底固定框条,该顶、底固定框条分别以外侧面的一L缘嵌接于所述固定槽的水泥中,于所述顶、底固定框条的相对向表面间形成窗框座,所述左、右侧固定框条接置入于所述顶、底固定框条间。
所述各框条为空心。
所述窗框座中接有窗框。
所述各框条其与所述窗框间为锁接。
所述窗框座处接有一栏杆。
所述顶、底固定框条的两端各接有一封盖。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其前题是在外墙上预留有接合的空间,当使用者选择扩增窗台的房间模式时,便可用本实用新型的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除了能快速组装外,并且适用于旧窗换新窗的更替,或者是要于窗外设栏杆与外窗台时,本实用新型也是一种很好选择,本实用新型有较佳的防水功用,更能美化窗框的内外表面,即形成内外均很美观的结构,且施工方便,只要量好尺寸,于工厂中裁切完成,能很快组合好新窗框座与新窗框。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使窗台的空间大大增加。
下面结合非限定性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后视立体图。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加窗台空间的结构,系在墙1上原本装设的窗户处,为了产生较大的窗台10空间,在要装设窗户处的外墙1的一窗槽13外表的上、下缘处分别预接有一顶固定槽11与一底固定槽12,顶、底固定槽11、12分别能容一顶固定框条3、一底固定框条4嵌入固定,顶固定框条3与底固定框条4为相同的形状,仅其放置的位置不同,能以一体抽制的方式制成,一般指的是以铝挤型的方式抽制而成,框条抽制后成品为一中空状。框条3、4外侧面处各以一L缘31、41嵌接入于外墙1相对应的固定槽11、12处的水泥中,并以框条3、4内侧面的一抵靠突缘32、42压于固定槽11或12的边缘;且在靠近抵靠突缘32、42处有一凹槽33、43,该对凹槽33、43处能与水泥相套接,让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结合更好;于顶固定框条、底固定框条3、4的相对向表面间容置有一新窗框2,此处的窗框2不限于铝窗,也可以为木窗,但以铝窗为优,然后以一对左、右侧固定框条5、6靠于新窗框2的两侧,两侧的框条5、6分别以一抵靠突缘52、62压接于框条3、4的抵靠突缘32、42处,从而接于外墙上,或接在顶固定框条3与底固定框条4上,于是以框条3-6组成一窗框座,用以嵌接入窗框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基裕,未经张基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36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