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土壤贯入仪无效
申请号: | 00264891.1 | 申请日: | 200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4662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9 |
发明(设计)人: | 丁桦;吴梦喜;崔新壮;杨秀芝;王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D1/00 | 分类号: | E02D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存秀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土壤 贯入仪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土壤特性的仪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对浅层土壤地基承载力进行测定的便携式土壤贯入仪。
浅层土壤地基的探测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填土碾压基础的原位测试,有着广泛的市场。如在公路、铁路、路基、防洪土坎等。目前的便携式贯入仪如:沈阳市建科仪器研究所生产的“WGI型机械式微型贯入仪”,该机械式贯入仪包括贯入探头、连接杆、测力传感器、刻度尺组成,探头长度10厘米。它主要用于现场深层钻探在土试样上检测和浅表层土的地基验槽。使用该贯入仪进行测量可获取的测试结果就是读取刻度杆上的数值P,P为贯入阻力,用同样方法在一试件上分别取4—5点来测P,然后去掉一个最高值和最低值,其余数据加起来取平均值,然后根据平均值,在相关参数表中查出相对应的[R]、Es、Il值。也就是说,使用该机械式贯入仪需先做一系列对比试验,有一个标准数据再与被检测的样品对比,因此,检测相当麻烦,同时由于土壤不均性,而测量探头只有10厘米长,使得测量误差很大。另外,贯入仪的探头长度是一定的,所测量出的原始数据给出的是给定贯入深度下,贯入过程的最大阻力,由于土壤的非均匀性,数据的离散性很大,因为对均匀土壤最大阻力应发生在最大贯入深度处,而非均匀土壤最大阻力就不一定在最大贯入深度处。同时由于传统的贯入仪,贯入深度与阻力取值不同步,且是离散的,要判断土壤的分层非常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进传统贯入仪的性能;从利用贯入深度与阻力的关系特征出发,通过同步实时地记录贯入深度和阻力的关系,数据的滤波处理和拟合分析,达到较真实地刻划出土壤的土压力分布特征,进而给出所需要的与土壤地基承载力相关的数据;从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数据离散性小,精度高的便携式土壤贯入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土壤贯入仪包括:一把手上固定传动杆,锥杆、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杆、滑动电阻、在把手下固定一根传力杆和在底座上还固定一根传动杆,所述的传动杆是一根末端带有触头的杆,每根传力杆的触头与滑动电阻接触(当把手受到压力时触头在滑动电阻上滑动),传力杆与一管套内的弹簧相接,管套外套—滑动电阻,滑动杆在滑动电阻外固定,管套的下端固定带有锥头的锥杆;滑动电阻的接线柱通过导线与数据分析模块电联接。
该仪器的工程过程:当压把手时,锥头入土深度是由底座上的传动杆带动滑动电阻上的触头测量得到,入土的阻力由把手上的传动杆带动另一触头测量得到,这两个数据由数据分析模块同步记录、分析给出土的特性。该仪器特别是增加连续压力测量机构,位移测量机构及同步数据分析模块。在测量中,此仪器利用同步数据采集模块得到贯入阻力和贯入深度的对应关系曲线,数据分析模块根据阻力—深度曲线给出土壤地基分层结构和土压力分布特征,再根据需要输出与基础承载力相关的数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传统贯入仪进行改进,加入贯入深度与阻力的实时同步测量机构,测出贯入深度—阻力曲线,由数据采集和分析模块进行特征提取,给出与地基承载力相关的数据,大大地提高测量精度。该仪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结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面说明如下:
1.把手 2.传动杆 3.传力杆 4.管套 5.滑动杆
6.滑动电阻 7.触头 8.数据分析模块 9.接线柱
10.锥杆 11.锥头 12.底座 13弹簧
实施例1
按图1制作一台便携式土壤贯入仪,该仪器包括:把手1下固定一根传动杆2和传力杆3,所述的传动杆2是一根带有触头7的,触头7与滑动电阻6接触(当把手受到压力时触头在滑动电阻上滑动),传力杆3与管套4内的弹簧13相接,管套4外套—滑动电阻6,滑动杆5在滑动电阻6外固定,管套4的下端固定带有锥头11的锥杆10;滑动电阻6的接线柱9通过导线与市售的数据分析模块8电联接,另一根带触头的传动杆2末端固定在底座12上,触头7放置在滑动电阻6上。
该仪器的工程过程:当压把手时,锥头入土深度是由底座上的传动杆带动滑动电阻上的触头测量得到,入土的阻力由把手上的传动杆带动另一触头测量得到,这两个数据由数据分析模块同步记录、分析给出土的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48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条复卷机
- 下一篇:改进的马桶水箱落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