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斜口防滴糊的瓶口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0266349.X | 申请日: | 200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4543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7 |
发明(设计)人: | 秦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毅 |
主分类号: | B65D47/40 | 分类号: | B65D47/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口防滴糊 瓶口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斜口防滴糊瓶口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液体包装容器,属于日常用具类。
液体包装容器,尤其是盛装食用油,酱油及各类液体类调料的包装容器,在使用中存在缺陷,在倾倒液体后,总会出现一定量的残液沿着瓶口的外壁缓慢地滴糊在瓶体的外壁上形成粘糊层,同时因液体的张力作用而使滞留在瓶口的液体向上浸润到瓶盖,这样就使瓶体的外壁即不清洁卫生,也不美观,还会使手在拿掉瓶盖时产生污渍。如果滴糊严重的话,还会使放容器的台面产生污渍,影响清洁和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解决现有液体包装瓶的瓶口在使用过程中的液体滴流粘糊在瓶口、瓶盖、瓶外壁,甚至存放液体包装瓶的台面上的现象,能更加方便自如打开与合上瓶盖,而提供一种新的瓶口结构,解决以上使用问题。
这种使用方便的斜面防滴糊的瓶口结构的特征是:所述瓶口由瓶口外体(1)、液体回流孔(2)、液体收积槽(3)、中间分隔体(4)、瓶盖(5)、斜面瓶口(6)、避让口(7)、瓶盖挡液圈(8)、液体流出孔(9)、构成,要求所述的外瓶口体(1)被中间分隔体(4)分隔成液体收积槽(3)和液体流出孔(9)所述的中间分隔体(4)与外瓶口体(1)形成不在同一平面内的液体收积槽(3),在液体收积槽(3)的两边与外瓶口体(1)相接合的低处有两个液体回流孔(2),所述的中间分隔体(4)的上端与外瓶口体(1)的上端和下端在同一倾斜平面内与外瓶口体(1)的下部水平面形成一个斜面瓶口(6),所述的避让口(7)是为瓶盖内挡液圈(8)设计的。
根据上方案设计的斜口防滴糊瓶口结构,与现在使用的平面瓶口和平面防遗漏瓶口的设计相比,其优点是能有效防止残液向下滴流并向瓶盖的浸润,保持瓶外壁和台面的美观和清洁,同时因瓶口呈斜面,更能方便拿下和合上瓶盖。
附图1是这种斜口防滴糊瓶口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2是附图1的没有瓶盖的剖视图。
附图3是附图2的A视的瓶口平面图。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并给出实施例:
附图1所示的这种斜面防滴糊瓶口结构由瓶口外体(1)液体回流孔(2)液体收积槽(3)中间分隔体(4)瓶盖(5)斜面瓶口(6)避让口(7)瓶盖挡液圈(8)液体流出孔(9)构成。
附图2所示的状态是没有瓶盖的使用状态,使用所述瓶口时,该瓶口的右边上端向上,左边的下端向下,液体就从液体流出孔(9)流出,在倾倒液体时,中间分隔体(4)的前端长于瓶口外体(1)的下端,这样就形成了屋檐状的保护,避免了液体滴流粘糊到瓶口外体(1)的下端,当瓶口恢复到不使用状态时,滴糊在中间分隔体(4)的残液一部分顺着内壁流回瓶内,一部分顺着外壁流入液体收积槽(3)通过槽沟流向低处的液体回流孔(2)回到瓶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毅,未经秦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63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