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用电冰箱开门助力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66539.5 | 申请日: | 200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4679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应民;梁明杰;李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3/02 | 分类号: | F25D23/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000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 电冰箱 开门 助力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家用电冰箱开门助力装置。
目前,国内家用电冰箱行业竟相开发节能型系列冰箱以吸引消费者。通过增加门封条的吸力从而增强门封条的气密性,通过减少冷气的外泄来达到冰箱节能的目的。上述技术方案是各厂家普遍采用的方法,但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冰箱门与冰箱门框吸得过紧,从而造成开门困难,特别是在阴雨潮湿天气,矛盾尤为突出。此外,随着冰箱容积的不断增加,冰箱门也随之增加,冰箱门的开启也同样存在开门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通过助力机构将冰箱门与冰箱门框局部分离从而有利开门的电冰箱开门助力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家用电冰箱开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冰箱门的门边部位铰支一可转动的把手,顶杆的一端铰支在把手上,另一端从密封磁条的旁侧伸向并接近冰箱门框,顶杆作垂直于冰箱门框正面的伸缩运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用手扳动把手,其上所连的顶杆抵撑到冰箱门框的正面,并将冰箱门与冰箱门框局部撑开,即便是在门封条与冰箱门框之间吸合力较大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仍可较省力地完成开门动作,从而解决了门封条吸合严密、箱内冷量泄漏少但箱门开启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冰箱门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2的把手翻转时的状态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参见图1、2、3、4,冰箱门10的门边部位铰支一可转动的把手20,顶杆50的一端铰支在把手20上,另一端从密封磁条80的外侧伸向并接近冰箱门框,此处接近冰箱门框是指密封磁条80与门框吸合时,顶杆50的前端不应抵到门框体,以免影响密封磁条80的正常吸合密封,而在把手20转动时,顶杆50的前端即刻顶及门框。
参见图3、4,冰箱门10的门边部位设有一把手座30,把手座30内为一截面大致为L形空腔,其敞口处位于冰箱门10外表面一侧,把手20与支架40由平行于冰箱门10门边的转轴60铰接并构成转动配合,转轴60上设有一复位弹簧70,其两端分别抵靠在把手20和支架40上,支架40的截面大致为L形,因此支架40恰好可以座卧在把手座30内的L形空腔中并与其固连。装配时先将把手20与支架40用转轴60铰接,再将把手座30与支架40用螺钉连接。
把手20上的供手把握的一部位位于冰箱门10上开设的局部凹11处,转轴60位于把手20和支架40上所设的轴支架21、41上,在所述的把手座30与把手20靠近上述凹部11处设有挡片22、31,挡片22、31彼此相对且挡面在同一平面内,转轴60大致位于把手20左右居中部位,顶杆50的截面为细长矩形,即顶杆50选用扁板加工制成,以增加其与门框间的接触面积,顶杆50的端部套设有一防护套51。
在门的开启过程中,手从上述的凹部11和把手20内侧之间伸入,以便搬动把手20,挡片22、31的设置有效地限制了手过深地进入其内,从而不至手触及到弹簧70等工作件,以免受伤,顶杆50的端部设有一防护套51,防护套51可选用塑料、橡胶等材料,应避免选用刚性硬质材料,每次开启门时,顶杆50都将抵碰门框,加设防护套51可保护门框。
顶杆50的前部杆身位于冰箱门10上的密封磁条80的外侧,依次穿过把手座30与支架40上设置的导向孔,顶杆50的铰支轴52与把手20上的供手握持的部位分别位于转轴60的左右两侧。顶杆50的铰支轴52位于把手20上的当其转动时向冰箱门框靠近的位置处,即顶杆50的铰支轴52位于把手20上的位置应满足当把手20转动时,铰支轴52的轴芯向冰箱门框一侧靠近,顶杆50上的靠近铰支轴52部位为弯折状,其开口指向冰箱门10外侧,如图3、4、5所示,这样可以避免当翻转把手20时其弧形的边部与顶杆50的杆身干涉。
以下结合附图2、3、4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
开门时人手的力施加在翻转把手20上使其绕转轴60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固定在把手20上的顶杆50在绕自身铰支轴52转动的同时,沿把手座30中的导向孔向前伸出并且将门顶开。在翻转把手20旋转过程中,套设在转轴60上的弹簧70同时受力,在松开把手20时,弹簧70所储备的弹力使其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65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旅行桌
- 下一篇:可调式旋压金属管棒制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