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炉出钢挡渣器无效
申请号: | 00266896.3 | 申请日: | 200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4583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07 |
发明(设计)人: | 樊永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承德万通科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 |
代理公司: | 承德市文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秀文 |
地址: | 067002***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 出钢挡渣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炉出钢挡渣器。
炼钢生产中,为阻止钢渣进入钢水包,人们采取了很多方法,如使用挡渣帽、挡渣球、挡渣塞或气动滑板装置等。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大都在出钢将完时于炉内出钢口上方加入,以关闭出钢口,如中国专利CN2213164Y公开的“一种转炉出钢挡渣装置”便是其中的一例。这些方法对防止末渣进入钢水包不失为有效措施,但对于防止中渣则效果均不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转炉出钢挡渣器,它不仅能够阻挡末渣,而且尤其能够阻挡中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转炉出钢挡渣器,形如碟状,其特征是:该挡渣器下部为半球体,表面带有导流槽,内部设有平衡块,上部设有吊环与平衡块联接。
上述方案提供的挡渣器与现有技术最大的不同是:该挡渣器是在出钢过程中利用专用设备将其放置于炉内出钢口上方钢水的漩流部位。由于其具有精确设计的外形尺寸、重心和比重,故能够稳定的漂浮在钢水漩流中,并处于渣层以下的钢水表面上,因此能使钢渣在漩流部位与钢水隔离,从而达到完全消除钢水漩流带渣的目的。又由于其下半部为半球状,故在出钢过程中受钢水漩流的吸引始终能稳定地停留在漩流中心位置,而当钢水即将出完时即被漩流吸入出钢口上口,其球状部正好将出钢口堵塞,从而实现挡末渣的功能。在此,还因半球表面上设有导流槽,故炉内所余少量钢水则会经导流槽从出钢口流入钢水包,从而达到出净钢的目的。
在30t转炉上的工艺试验表明,采用本实用新型挡渣效果极其良好,100%有效。其出钢后,最小下渣量仅为0.98千克/吨钢,比现有的挡渣球工艺减少下渣量超过70%以上,钢水回硫现象几乎为零,回磷量为10ppm左右,比采用挡渣球挡渣出钢降低60%以上,铁合金硅铁的收得率比采用挡渣球提高5%以上,锰铁的收得率提高4%以上,钢中夹杂物明显减少。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同时具有挡中渣和末渣的复合功能。其突出优点是挡渣彻底,产生的效益巨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沿图2的A-A剖视。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从附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炉出钢挡渣器,形如碟状,其特征是:该挡渣器1下部为半球体,表面带有导流槽11,内部设有平衡块12,上部设有吊环13与平衡块12联接。这里所说的导流槽11可以设计为3-6个。
使用时,利用专用设备通过吊环13将其置于转炉2内出钢口上方钢水3的漩流部位。由于该挡渣器1通过平衡块12配重使其自身比重正好稳定地漂浮在钢水3漩流表面,因此便能将钢渣4与钢水3隔离开来,而且随着钢水下流最后又将出钢口堵塞,从而实现既能挡中渣又能挡末渣并保证出净钢的复合功能。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类大、中、小型炼钢转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承德万通科工贸有限公司,未经承德万通科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68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