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末端用温度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00267845.4 | 申请日: | 200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4622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28 |
发明(设计)人: | 黄两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两一 |
主分类号: | F24F11/02 | 分类号: | F24F1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0007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末端 温度 控制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央空调末端的控制装置。
采用中央空调的室温调节系统中,由独立设置的制冷或加热设备集中产生冷冻水或热水,送到分散安装的空调末端装置的盘管中,再由末端装置的风机形成冷风或热风送入室内,使室温降低或升高。为实现自动控制,盘管的出入口装有电磁阀。夏季当室温高于设定值时,应将电磁阀打开,使冷冻水进入盘管,开始降温;当室温低于设定值时,关闭电磁阀,停止降温。冬季的动作方向应相反,即当室温低于设定值时,应将电磁阀打开,使热水进入盘管;室温高于设定值时,关闭电磁阀。与上述控制功能相对应,空调末端需配置温度控制器。
现有的空调末端用温度控制器,都有一个设定温度用的旋钮和一个动作方向选择开关。旋钮标有10℃-30℃的温度刻度;开关的两个位置则标以“冷”(COOL)和“热”(HEAT),分别对应于制冷和加热。使用经验表明,现有温度控制器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缺点:1.一般使用者难于理解动作方向选择开关的作用。常常误以为热天应投向“热”,冷天应投向“冷”;或者以为“冷”就是降温,“热”就是升温,因而即使是在夏天,要是他觉得“冷”,也会投向“热”。错误的开关投向造成电磁阀的动作方向错误,进而又造成室温过高或过低,以及能源的无谓消耗。2.不少使用者常过度调节。夏天设定到最低温10℃,冬天设定到最高温30℃,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也明显违背舒适性原则。3.与温度调节钮对应的电位器在电子电路中属于低可靠元件,一旦损坏,将导致整个温度控制器失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央空调末端的温度控制器,它在电源开关和调速开关之外,只设一个标注有“冬”和“夏”两个位置的季节转换的控温开关。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附图1为温度控制器的电原理框图。其中,测温电路产生的测量信号与给定电路产生的给定信号经比较电路后形成突变的开关信号。再通过驱动电路使继电器吸合或释放,从而接通或断开电磁阀。图中明显示出,给定电路提供两种不同的给定信号,分别对应于冬夏两季不同的缺省设定温度,而双作用开关既用于改变给定值,也用于改变电磁阀的动作方向。
作为附加选件,允许再设一个温度微调开关,使温度的设定值可以在缺省值上下有所变动。变动的幅度可取得小一些,例如±2℃。
图2为新型温度控制器的电原理图示例。其中,Rth为负温度系数的半导体热敏电阻,它与R0构成测温电路。室温升高时Rth的阻值下降,Rth上的电压减小。R1、R2、R3组成一组分压器。R3上的电压对应于较高的给定值,即相当于夏季的24℃。R2加上R3上的电压则相当于冬季的20℃。这两个电压分别加到一个接成比较电路的运算放大器A的两个输入端。以夏季为例,当室温高于给定值时,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电压较低,它的输出将为高电平。于是,作为驱动电路的晶体管T导通,继电器J吸合,它的常开触点闭合。这时控温开关正在“夏”的位置,恰好使电磁阀通电打开。反之,室温偏低时,A反向端电压较高,输出低电平,T截止,J释放,电磁阀便关闭。图中的A和T,用常见的集成运算放大器和开关管,如LM324和3DK12即可。当然,考虑到电子器件和电路结构的多样性,实际所用的器件型号和电路细节都不应局限于该图。
图3为新型温度控制器的外形示例,其中虚线所示是作为选件的微调开关。由图可见,除了用于风机的开停和调速开关,只有一个冬夏两季的转换开关,使用极为简便。有必要说明,考虑到人机工程学和工业设计方面的诸多因素,根据本专利设计的温度控制器的外形可有多种多样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专利提出的温度控制器中,控温操作只用一个开关,且按“冬”,“夏”标注开关位置,操作简便、方便、明了,消除了导致误操作的基本因素;再因为设定温度只能是缺省值,或其上下,因而也消除了过度调节的可能性,对节约能源和改善控温效果有明显效果;电路中取消了由用户操作的电位器,又有利于提高整个温度控制器的可靠性;当然,同时还可降低温度控制器本身的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两一,未经黄两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78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