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头、插座的端子夹线部新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0268447.0 | 申请日: | 200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4611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明诚 |
主分类号: | H01R4/18 | 分类号: | H01R4/18;H01R11/11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褚竺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头 插座 端子 夹线部新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插座协同工作的插销,特别是一种插头、插座的组件。
一般具有内模座的插头、插座结构(如图1、2所示),其主要包含一概呈三角块状的内模座10、10’,内模座10、10’相当于三顶点位置各穿设一接地端子11、11’、一第一端子12、12’及一第二端子13、13’,各端子11、11’、12、12’、13、13’的一端为插脚部111、111’、121、121’、131、131’,另端则为夹线部112、112’、122、122’、132、132’用来夹置电线的裸线。
现以插头为例说明,该夹线部112、122、132的形状由端部视之概呈U形,电线的裸线设置其中,并以刀模夹压该夹线部(如图3、4所示),使两侧竖片同向内弧形弯折并被往下压而夹制裸线。内模座10的主要作用在于可预先将接地端子11、第一、二端子12、13予以定位,包覆灌注插头外壳体时,可防止端子位移,并可增加插头结构强度。但是以内模座10预先定位的各个端子却增加了刀模夹压夹线部的问题。传统技术通常先夹压第一、二端子12、13的夹线部122、132,最后夹压接地端子11的夹线部112;但是分次夹压使加工程序繁琐且增加工时消耗,如执行一次性夹压加工,却常出现刀模损坏以及压制瑕疵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二端子12、13的夹线部122、132和接地端子11的夹线部112的垂直距离太近,致使刀模在图中所示的A、B两处的模壁厚度薄,无法承受下压模合的压力而容易断裂,因而将增加换置新刀模的成本,且夹线也出瑕疵而使插头品质降低至不堪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插头、插座的端子夹线部新结构,它可减少刀模损坏机率,并能减少换置新刀模的成本,且更能精准有效地压夹该夹线部,减少制品瑕疵率,提高制品品质。
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插头和插座的第一、第二端子的夹线部各往内模座作增加第一、第二端子的夹线部距离的两外侧偏移,刀模两侧用以压夹第一、第二端子的夹线部的模槽距离增加,可一次性压模动作完成第一、第二及接地端子的夹线部压夹裸线,并可精确地压制夹线部。
本实用新型将插头、插座第一、第二端子的夹线部各向内模座的外侧偏移,增加该二夹线部的距离,可以一次性的压模动作完成三个端子的夹线,可以增加刀模的模壁厚度,加强其结构强度,使其能承受压模的力量,减少刀模损坏的现象发生,也能减少业者换置新刀模的成本,且更能精确有效地压夹该夹线部,从而使插头、插座瑕疵率减少,产品品质可以提高。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传统插头结构轴测图。
图2是传统插座结构轴测图。
图3是传统刀模压制夹线部剖视示意图(一)。
图4是传统刀模压制夹线部剖视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插头结构轴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插座结构轴测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插头、插座结构由夹线部观视的平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刀模压制夹线部剖视示意图(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刀模压制夹线部剖视示意图(二)。
参照图5、6,本实用新型的插头、插座结构主要具有一概呈三角块状的内模座20、20’,内模座20、20’相应在三顶点位置各穿设一接地端子30、30’、一第一端子40、40’及一第二端子50、50’,各端子30、30’、40、40’、50、50’的一端为插脚部31、31’、41、41’、51、51’是插头、插座彼此接触导通的结构,另一端则为夹线部32、32’、42、42’、52、52’用来夹置一电线的裸线。该第一、第二端子40、40’、50、50’的夹线部42、42’、52、52’各向内模座20、20’的外侧偏移,藉以增加该二夹线部42、42’、52、52’的距离。(参照图7、8、9)和已知技术中的传统插头比较,本实用新型同时可将刀模60两侧的模槽61、62的距离增加,使模槽61、62内侧的模壁611、612有足够的空间能设计成适当的厚度,从而增加该部分的结构强度,进而在压模时较不容易损坏,相对的其更能精确地压制夹线部42、42’、52、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明诚,未经张明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84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离心自动卷绕电池极芯机
- 下一篇:两用热风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