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印刷式偶极天线无效
申请号: | 00268994.4 | 申请日: | 200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4796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7 |
发明(设计)人: | 蔡赐男;沈祥辉;戴新国;郑昆德;林宪助;游杰超;黄致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25/00;H01Q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 式偶极 天线 | ||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印刷式偶极天线,尤其是指一种内置于电子装置实现无线通讯信号收发的印刷式偶极天线。
偶极天线因其可有效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所以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各领域。在现有的许多电子装置中,比较多的是选用单一偶极天线。但单一偶极天线在3D空间中的X-Y、X-Z、Y-Z等3个辐射平面上,往往只能使其中之一辐射平面有最佳辐射效果,而忽略另两个平面的辐射,致使无线收发效果不佳。再者,一般所用的馈电装置占用空间较大,结构较为复杂,不符合当今电子装置轻、薄、短、小的趋势。
相关现有技术如1986年8月12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4,605,931号所示,该天线是采用交叉馈线的微带天线,包括若干对第一馈线和第二馈线,该第一馈线与第二馈线共面交叉放置,每对交叉放置的馈线设有第一、二、三、四埠,其中第一埠和第二埠用于在彼此间传送第一信号,第三端口和第四埠用于传送第二信号,采用此种方法,信号相互干扰小,能有效消除回馈,但结构比较复杂。
又如2000年5月1日公告的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第87112281号所揭示的一种具有可调短金属贴片的圆形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它在微带天线的圆形金属贴片边缘加设一可调短金属贴片,而馈入位置在与此短金属贴片成45度交叉线上,其中天线的馈入方式可为同轴线馈入也可用微带线直接馈入,圆形金属贴片制作在一个接地基底上。经实验测量证明,该天线在X-Y与Y-Z平面有较好的接收性,但其在制造上比较麻烦,不能一体成型,并且占用空间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电子装置内部,通过双极化辐射的切换机制以获得较佳的分集接收效果同时能有效减少天线尺寸的印刷式偶极天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印刷天线电路板、第一、二两偶极天线和二馈电装置,所述印刷天线电路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偶极天线具有第一偶极子单元及第二偶极子单元,第二偶极天线具有第三偶极子单元及第四偶极子单元,前述第一偶极天线及第二偶极天线的第一偶极子单元与第二偶极子单元及第三偶极子单元与第四偶极子单元分设在印刷天线电路板的相对两侧,所述二馈电装置,分别对前述二偶极天线馈电。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双馈入切换机制及二偶极天线方位在空间上的垂直设置,配合外部装置可使空间中X-Y、X-Z、Y-Z三个辐射平面的其中两者有较佳的辐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印刷式偶极天线的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印刷式偶极天线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印刷式偶极天线的其中之一偶极天线在X-Z平面的辐射效果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印刷式偶极天线的另一偶极天线在Y-Z平面的辐射效果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印刷式偶极天线的电压驻波比测试图。
由图1和图2所示的平面图和立体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印刷式偶极天线1包括第一偶极天线2、第二偶极天线3、印刷天线电路板4及馈电装置8、8’。其中印刷天线电路板4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41及第二表面42,第一偶极天线2由第一偶极子单元21及第二偶极子单元22组成,第二偶极天线3则由第三偶极子单元31及第四偶极子单元4组成。且前述第一、三偶极子单元21、31互相垂直地设置于印刷电路板4的第一表面41上,第二、四偶极子单元22、32互相垂直地设置于印刷电路板4的第二表面42上另,第一、二偶极子单元21、22是设置在天线印刷电路板4的两相对侧,第三、四偶极子单元31、32亦同,故该二偶极天线2、3于空间上呈垂直分布。该等偶极子单元21、22、31、32皆为T型结构,以节省空间。馈电点5、5’、6、6’分布在T型结构的垂直边末端,即大致位于印刷电路板4的中心位置,其中馈电装置8(在本实施例中为同轴线缆)与馈电点5、5’连接,另一馈电装置8’(在本实施例中为同轴线缆)与馈电点6、6’连接,而使二馈电装置8、8’呈交错设置。前述馈电装置8、8’分别对二偶极天线2、3进行馈电,通过外部电路可控制该二馈电装置8、8’间的馈电切换,使得X-Y、X-Z、Y-Z等三个辐射平面的其中两者有较佳的辐射效果。前述的馈电点5、5’、6、6’同时可以由印刷电路板4的中心移至印刷电路板的侧边,即将馈电点5、5’、6、6’设置于偶极子单元21、22、31、32的底边相邻侧,以降低馈电线的走线方式对天线特性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89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