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活性物质以及复合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电极和电极的制备方法以及非水电解质电池无效
申请号: | 00800254.1 | 申请日: | 200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296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23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勋;人见周二;桥诘正三;矢箇崎英里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池株式会社;关西电力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H01M4/60;H01M4/62;H01M4/02;H01M10/4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维玉,王达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活性 物质 以及 制备 方法 电极 水电 电池 | ||
1.复合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活性物质表面具有含量为0.01重量%~5重量%的聚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活性物质为正极活性物质。
3.复合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碳类活性物质的表面具有含量为0.04~4重量%的聚合物。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复合活性物质,上述聚合物为孔隙性聚合物。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复合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聚合物为含有氟的物质。
6.复合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聚合物溶液担载于活性物质表面的步骤。
7.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复合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聚合物溶液担载于活性物质表面的步骤。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示的复合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活性物质浸渍在粘度为20mPa·s以下的聚合物溶液中,使之担载上述聚合物溶液。
9.如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复合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第1压力空气下将活性物质浸渍在聚合物溶液中的第1浸渍步骤,以及在比第1压力空气的压力大的第2压力空气下将活性物质浸渍在聚合物溶液中的第2浸渍步骤,通过在第1浸渍步骤之后进行第2浸渍步骤使上述聚合物溶液担载在活性物质表面。
10.如权利要求6、7、8或9所述的复合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使该溶液中的聚合物从上述活性物质表面上担载的聚合物溶液进行相分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通过将担载有上述聚合物溶液的活性物质浸渍在上述聚合物溶液中的聚合物的非溶剂中进行相分离。
12.如权利要求6、7、8、9、10或11所述的复合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上述聚合物溶液中的聚合物含有氟。
13.电极,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复合活性物质或采用权利要求6、7、8、9、10、11或12所述的方法制备的活性物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其表面具有孔隙性聚合物。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复合活性物质间形成的孔中具有孔隙性聚合物。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电极,上述孔隙性聚合物为含有氟的聚合物。
17.权利要求13、14、15或16所述的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将含有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复合活性物质或采用权利要求6、7、8、9、10、11或12所述的方法制得的复合活性物质的混合物涂敷在集电体上。
18.非水电解质电池,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复合活性物质或采用权利要求6、7、8、9、10、11或12所述的方法制得的复合活性物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非水电解质电池,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活性物质作为负极活性物质。
20.非水电解质电池,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3、14、15或16所述的电极或采用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制得的电极。
21.如权利要求18、19或20所述的非水电解质电池,其特征在于使用孔隙性聚合物作为分离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电池,其特征在于用作上述分离器的孔隙性聚合物为含氟聚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池株式会社;关西电力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池株式会社;关西电力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025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