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不溶性单偶氮染料的结晶变型无效
申请号: | 00802538.X | 申请日: | 2000-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335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13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浩;高桥阳介;檜原利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意志戴斯达纺织品及染料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3/54 | 分类号: | D06P3/54;C09B67/48;//C09B67/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柏楠 |
地址: | 德国法***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不溶性单 偶氮染料 结晶 变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偶氮染料,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新晶型、在其分散性能方面杰出的蓝色单偶氮染料。
而且,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染色方法,其中上述单偶氮染料用于纤维染色,尤其是聚酯纤维染色,本发明特别涉及纤维尤其是聚酯纤维在比目前更苛刻的条件下的染色方法。
近几年来,染色界的染色方法已经多方面合理化。例如,关于聚酯纤维染色用分散染料,用于织物有液流染色法,而用于纱线有筒子纱染色法或卷装染色法等等,这些方法得到普遍实行。
因为这些染色方法包括若干工序,其中染色的实施是借助强制染料分散液循环通过固定的密集捆扎层(其中若干纤维层已被卷裹),特别重要的是,染料在染液中的分散性能比过去更引人注意。由于分散作用差,只要染料颗粒相互聚集生成较大的团粒,就发生染料粒被纤维层滤出的现象,由于染料渗入纤维内部的能力差,团粒粘附在被染物表面,就发生若干问题诸如在内、外纤维层染色浓度不匀,和坚牢度诸如耐摩擦牢度降低等等。
尤其最近,从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观点考虑,已经有了向更苛刻的染色条件发展的趋向,即(1)降低染浴的“浴比”(如降低被染物与染液之比从1∶30到1∶10),(2)降低所用分散剂的比例(如染料丝饼(cake)与分散剂之比从1∶3到1∶1),(3)提高染色温度和缩短染色时间(如变更染色条件从130℃下1小时到135℃下0.5小时),以及(4)提高加热速率和减少加热时间(如从1℃/min到2℃/min),而这些加工条件都是使染料分散体的稳定性恶化,因此从这一点考虑,就格外需要那些分散性能更好的染料。
由于上述情况,在更加苛刻的新染色方法和染色条件下,相当多的迄今比较令人满意的染料在其分散性能方面已经变得不能胜任了。
例如,权利要求1中结构式[I]的N-乙酰苯胺型单偶氮染料,由重氮组分和偶合组分间的偶合反应制得,在常规的温和染色条件下能使聚酯纤维均匀着色,在各种坚牢度测量方面也是极好的,但在上述更苛刻的加工条件下其分散性能是不合格的,极难得到染色浓度均匀的着色物料。
加之,上述染料在其与各种染色助剂的相容性方面也有问题。例如,在芒硝(Na2SO4)的存在下其高温分散稳定性很差,因而当在芒硝存在下用活性染料或同类物一起实施聚酯/棉混纺制品染色时,存在着染色不匀。而且,当与其它染料以混合物的形式使用时,由于与混合染料的相容性差而发生颜色改变和染色不匀的问题。
因而,人们对那些分散性能出色的、即使在苛刻的染色方法和条件下也形成有出色坚牢度的均匀染色的染料有着日益增长的需要。
因此,本发明提出的问题是,解决前述经常出现的困难,提供一种分散性能极好的染料。
对上述困难苦心调研的结果,本发明人等业已发现:权利要求1中结构式[I]的N-乙酰苯胺型单偶氮染料至少有两种结晶变型,一种是用普通常规方法制得的晶型,另一种是新晶型;而分散状态在染料染液中的稳定性不仅与染料粒度,而且也与存在的晶型密切相关;而当该化合物呈现上述新晶型时,其分散性能比常规晶型明显出色,而且将此化合物用作染料,就可能在常规的和更苛刻的两种染色条件下都制得提供更令人满意染色的染料。基于上述发现,本发明人等实现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权利要求1中结构式[I]的水不溶性单偶氮染料,其晶型特征在于,X射线衍射图案(CuKα)显示一个强峰:衍射角(2θ)11.1±0.1°;四个中间峰:8.1±0.1°、21.8±0.1°、23.1±0.1°及25.2±0.1°。
本发明的新晶型(下文叫做α-型晶型)可用下述方法获得。
例如,上述结构式[I]的单偶氮化合物是按普通方法借助使6-氯-2,4-二硝基苯胺重氮化,然后与偶合剂3-(N,N-二烯丙基)氨基-4-甲氧基-N-乙酰苯胺进行偶合反应而合成的,反应条件:在含水介质中于5-15℃,优选是0-10℃,反应时间从0.5到15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意志戴斯达纺织品及染料两合公司,未经德意志戴斯达纺织品及染料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25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