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泄露指示装置的双层软管无效
申请号: | 00802931.8 | 申请日: | 2000-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336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0 |
发明(设计)人: | 汉斯-维尔纳·弗里德里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凤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12 | 分类号: | F16L11/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仲贤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泄露 指示 装置 双层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管装置,包括至少下述部件,即
-一柔韧的双层软管,该软管由一内软管和一外软管构成,其中在两者间形成环缝,该环缝在软管的端段过渡成一展宽的中间室;
-一个接管,该接管设置在双层软管的每一端上,所述接管由法兰和附件构成,所述附件在外软管和中间室的端段具有一第一环形凸起并且大多在内软管的端段具有第二环形凸起,另外还备有一缝隙状的室,该缝隙状的室位于法兰和第一环形凸起之间并被室罩环围,其中该室还与中间室连接并且在室罩上设置有一个孔;以及
-一个信号发生器,该信号发生器设置在每个软管端的附件段内并且其中分别通过一连接开孔与室罩上的孔连接。
背景技术
例如在文献DE44 02 255 A1和EP 0 695 902 B1记载了这样一种带有可激活的信号-及报警系统,下面将对其的作用方式做一简述。
在内软管失效的情况下,将由外软管承受压力,从而使介质不致向外溢出。由于外软管在压力作用下的径向延伸大于内软管的径向延伸,所以在内软管失效时在外软管与内软管之间形成一个缝隙。介质通过该缝隙进入附件段,该附件段的设计应使介质经槽路被定向引导至一个开孔。在该开孔上设置有相应的信号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设置在软管两端的附件段内,在内软管失效时信号发生器将对此进行显示。这些信号发生器可以是电气类型的或机械类型的。电气信号发生器的缺点是,必须防止触点锈蚀。实现此点是昂贵的并且也非常费事。另外还必须设有一中央接收站。而且正好设置在工作人员交替作业的位置,所以对此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软管装置在于克服这些缺点,其特征在于:第一信号发生器是一个可充气的容器,而第二信号发生器是一个带有发光杆的灯。
根据本发明的软管装置的一有益的设计,充气容器利用一缸体进行充气,该缸体包括活塞和杆件构成的系统,另外还包括一个弹簧和一个气筒。
根据本发明的软管装置的一有益的设计,采用发光杆使灯工作,在发光杆内化学药品被混合并实现发光。
根据本发明的软管装置的一有益的设计,在第一环形凸起的后面的中间室内充填有疏松的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软管装置的一有益的设计,环缝内充填有疏松的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软管装置的一有益的设计,用塑料薄膜对外软管的内侧加衬,其中薄膜优选由聚酰胺、聚乙烯或含氟塑料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软管装置的一有益的设计,第一环形凸起备有一环状中空室,该环状中空室利用孔与环缝和中间室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软管装置的一有益的设计,由室罩环围的室仅局部覆盖附件的外圆,具体地说仅大约覆盖接管外圆的三分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软管装置的一有益的设计,带有环状中空室的第一环形凸起在软管侧具有孔,该孔顺轴向以均匀的间隔在径向上伸展,同时在法兰侧具有孔,所述孔顺轴向过渡成局部设置的室。
根据本发明的软管装置的一有益的设计,在充气容器上安装有一个阀门。
根据本发明的软管装置的一有益的设计,充气容器上有一反射材料涂层。
根据本发明的软管装置的一有益的设计,发光杆被透明材料环围。
附图说明
下面将对照实施例并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图中示出:
图1为具有双层软管和接管的软管装置的轴向剖视图;
图2为接管的轴向剖视图,其中对附件段做了详细表述;
图3为图2所示的接管的径向剖视图(A-A向);
图4和5为第一信号发生器的工作机理示意图;
图6为第二信号发生器的工作机理示意图;
图7示出具有两个信号发生器(处于未激活状态)的软管装置;和
图8示出具有两个信号发生器(处于激活状态)的软管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内软管1完全被外软管2覆盖。在内软管1与外软管2之间存在或形成一环缝3。软管端具有一个接管4。在软管端设置有信号发生器40和41(图7和8)。
如图1至3所示,接管具有环形凸起5和6。其中环形凸起6具有一环状的中空室7。在环形凸起6上在轴向的软管侧以均匀的间隔径向上设置有多个孔8。在轴向的法兰侧的外圆上仅局部分布有孔9。
在法兰42与凸起6之间有一缝隙状的室10。该室大约环围接管外圆的三分之一。在室罩11上设置有一带有螺纹的孔12。本发明的两个信号发生器连接在该孔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凤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凤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29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